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张金风

河北北方学院 075000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150例正常分娩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妊娠期间是否发生GDM分为GDM组(75例)与健康对照组(75例)。对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结果GDM组孕产妇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长值、血红蛋白(Hb)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孕期每晚睡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不良孕产史、有糖尿病(DM)家族史、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OCS)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产妇占比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孕前BMI高、DM家族史、孕期体质量增长值过大、有POCS史、HBsAg(+)、Hb高、TSH高均为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51、4.315、4.157、1.328、4.056、4.125、3.256、3.241,均P<0.05);GDM组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早产、酮症酸中毒孕产妇及巨大儿、低体质量儿、畸形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孕产妇占比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龄、孕前BMI高、有DM家族史、孕期体质量增长值过大、有POCS史、HBsAg(+)、Hb高、TSH高均为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GDM可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因此,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母婴结局;影响

引言

妊娠期糖尿病(GDM)易引发产后出血、巨大儿等,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患者在住院期间虽能够得到精心照护,但出院后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患者对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多缺乏足够认知,遵医行为较差,难以坚持良好的康复行为,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血糖控制,影响疾病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医院接收的150例正常分娩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妊娠期间是否发生GDM分为GDM组和健康对照组,各75例。纳入标准:所有孕产妇均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GDM组孕产妇同时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单胎妊娠者;临床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妊娠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者;孕前3个月服用过影响糖、脂代谢的药物者;合并柯兴氏综合征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不良孕产史(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胎儿畸形、胎儿死亡等)、孕前体质量指数(BMI)、DM家族史、孕期每晚睡眠时间、孕期体质量增长值(产前体质量- 孕前体质量)、是否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是否合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早期血红蛋白(Hb)水平、妊娠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等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HBsAg的检测方法为,抽取所有孕产妇清晨空腹静脉血5mL,以25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水平,HBsAg>0.18ng/mL则判断为阳性;Hb于孕妇第1次产检时进行检测,抽取5mL静脉血,血清制备方法同HBsA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SH于孕12周以后进行检测,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备方法同HBsAg,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②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包括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早产、酮症酸中毒等。④比较两组孕产妇围产儿的结局,包括巨大儿、低体质量儿、畸形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行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GDM组孕产妇年龄、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值、Hb水平、TSH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孕期每晚睡眠时间显著短于健康对照组,有不良孕产史、有DM家族史、有POCS史、HBsAg(+)的孕产妇占比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孕产妇文化程度、孕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GDM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高龄、孕前BMI高、有DM家族史、孕期体质量增长值过大、有POCS史、HBsAg(+)、Hb高、TSH高均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3.151、4.315、4.157、1.328、4.056、4.125、3.256、3.241,均P<0.05)。

2.3GDM对孕产妇的影响

GDM组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早产、酮症酸中毒孕产妇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1)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这种健康教育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关注GDM患者的饮食情况,如每餐进食情况,两餐间隔的饥饿感时长等,以及告知注意预防低血糖和具体应对方法。此外,该模式还要求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令患者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支持。关爱式健康教育模式包含病房环境介绍、讲解和指导如何自测血糖、如何合理搭配饮食等,结果显示经关爱式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后的GDM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血糖指标明显改善,临床反馈效果良好。但目前持续关爱式健康教育尚未广泛推广,其临床价值有待日后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加以论证。(2)中西医结合小群体健康教育:这种健康教育主要以群体集中授课为主,GDM患者可自愿报名。在实施群体授课时每次实施健康教育者1名,参与的GDM患者8~12名模拟圆桌会议,单次健康宣教时间为40min,内容包括糖尿病血糖监测的方式、方法,如何从中西医角度认识GDM以及如何借助中医理论和方法实施情志护理等。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后,GDM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这种健康教育模式符合当前中西医发展并重的潮流,是健康教育模式的积极创新,但护理人员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特别是中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度如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临床上在实施这种健康教育模式时需充分考虑护理团队能力和患者、家属接受度。(3)全程健康教育[26]:这种健康教育模式要求成立干预小组并在实施前组织专业培训,明确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负责不同方面的健康宣教,直至患者分娩出院。全程健康教育可从患者入院起即开展用药、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的健康教育,持续到患者出院,这种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积极影响具有持续性,可令GDM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明显好转,不良妊娠结局明显减少,临床反馈良好。由此可见,全程健康教育值得积极推广,但这种健康教育模式对护理团队的要求较高,部分医院因护理团队人手不足导致健康宣教效果不甚理想,是当前影响全程健康教育健康宣教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语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GDM患者中取得一定应用效果,但本研究受样本量、研究时间限制,尚需在今后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以进一步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远期应用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樊慧妮,许莹.强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1):161-162.

[2] 任微,王新春,覃继英.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指导的延伸服务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