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朴素宙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分析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探讨了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随机分组,应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联合质量控制理论干预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NIHSS评分和BI指数,观察两组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6.74±1.53)分,BI指数(73.24±3.87)分,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仅为5%(2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升其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质量控制理论;护理干预;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预后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为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1]。本病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损伤极为严重,一般经手术治疗后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越小,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就越高,并发症也就越少[2]。因此,在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要积极关注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故此,文章选取了80例患者研究质量控制理论的指导作用,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探讨了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随机分组,应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联合质量控制理论干预的为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中包含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年龄区间56~72岁,平均值(64.23±3.42)岁;对照组中包含22例男性和18例女性,年龄区间57~71岁,平均值(64.27±3.39)岁。经对比其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依据常规的临床标准实施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对患者用药,实施基础性的体征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以及健康指导等等。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需在质量控制理论的指导下采取质控措施,内容如下:

1.2.1制定护理方案

在对患者进行专业评估之后,依据其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术后护理方案,包括护理项目、流程、护理标准和护理目的,每完成一个目的之后,需要梳理下一个护理目标,并进行护理评估,了解护理中的不足之处,积极进行改进。

1.2.2记录护理过程

每一进行护理都需要记录护理过程,包括护理项目、责任人、护理时间、护理结果等,通过了解护理过程可以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时修正护理方案。同时,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护士。

1.2.3成立质控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作为组长,领导两名或是三名护师成立质控小组,提出临床护理标准,并定期巡房,查看护士的工作情况,抽查护士是否按照标准对患者实施护理。针对巡房和抽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在每天下班前1h对当天工作进行总结,每天早会时间对前一天晚上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出现问题的护士,应当点名批评,并提示其它人员不要重复出现此类错误。而存在严重过错的,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罚。

1.3观察指标

使用NIHSS量表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分数高则神经功能损害严重。使用BI指数评估两组运动功能,分数高则运动功能强。统计两组的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3.0计算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X2和t值检验,其表达方式为百分数、(均数±标准差),P<0.05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NIHSS评分和BI指数

观察组NIHSS评分(6.74±1.53)分,BI指数(73.24±3.87)分,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P<0.05。

表1:两组的NIHSS评分和BI指数(分)

组别(n=40)

NIHSS

BI指数

观察组

6.74±1.53

73.24±3.87

对照组

10.64±2.63

68.94±3.05

t

8.1066

5.5192

P

0.0000

0.0000

2.2两组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仅为5%(2例),差异显著,P<0.05。

表2:两组的并发症对比

组别(n=40)

深静脉血栓形成(n)

感染(n)

压疮(n)

合计(n/%)

观察组

1

1

0

2(5)

对照组

3

2

3

8(20)

X2

4.1143

P

0.0425

3、讨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对患者机体损害极大,临床中尽管许多患者采取了手术治疗,但仍然遗留了比较严重的后遗症或是并发症。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要对患者预后引起足够的重视,以积极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提升其运动功能,让患者对未来的生活拥有足够的信心[3,4]

常规临床护理下护理标准较低,甚至一部分护士没能严格按照临床标准进行护理,在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提出了更为完善科学的护理方案,其护理流程更为严谨,护理标准更高。同时,为了确保护理方案的实施,还建立了质控小组,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可以约束护士行为

[5]。在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详细记录了护理过程,有利于对工作进行客观的回顾,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纠正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故此,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所得护理结果更为理想,体现了质量控制理论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碧. 早期康复护理管理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39-340. 

[2]张桂芳. 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介入溶栓+取栓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0):2853-2857. 

[3]盛科儿,俞怡,唐旭芬. 针对性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21,33(10):1367-1368. 

[4]费忠擎. 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64,73. 

[5]窦春晶,于凤辉,王巍,等.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