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

沈瑞菊

130635198405020420

摘 要:从与企业信息化的对比着手,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征作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由服务层、应用层、资源层和基础设施层构成的4层架构在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对“物联网”、“云计算”及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等理念在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引入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管理;企业信息化;信息化架构;组织协作;公共平台

1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征分析

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也不仅限于单纯的项目信息系统规划:①信息化以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效益最优为原则,而不是阶段最优,尤其不是建设阶段最优;②要对工程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分析,一方面是深入了解各方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对各类可用资源进行调查,基于可利用资源进行信息化规划,而不是仅基于自身资源进行规划;③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属于跨组织规划,应充分考虑工程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不同组织、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现代工程管理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对工程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从纯技术的角度而言,工程管理信息化并没有其特定的专有技术,所有用到的技术都是现有的成熟与通用的技术。信息化不仅是单纯的技术进步,也是对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2 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

基于四层架构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是较为可行的途径之一,架构的4个层分别是:服务、应用、资源和基础设施.四层架构作为一种通用架构,具有一体化的系统应用、集中的数据存储、基于IP的统一网络,以及全面深入的安全机制和高效智能管理的模式。可以为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以实现设施共用、数据共享、应用集成及服务统一。信息化对组织的影响涉及两个层次: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四层架构的核心理念是集成与共享,涉及网络、数据、流程、界面等各个方面。集成包括物理上的集成和逻辑上的集成,由物理集成形成共用平台,逻辑集成形成各类系统。各类系统在不同的层面上通过共用平台进行交互,共享共用平台整合的各类资源。四层架构(SARI)建立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各类应用系统的现状,将具体的系统应用归入应用层;在资源层实现数据的集中传递和备份,借此实现数据的专门存储并建立灾难恢复机制。在服务层进行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消息传递,形成跨组织沟通和远程应用。在基础设施层实现网络整合及设备共用,以提高各类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3 信息化公共平台

3.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作为供多个流程及系统共享的物理平台,为四层架构(SARI)的其它层提供统一的支持。基础设施层的特点是网络整合与设备共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可视为“物联网”概念的具体实现。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大型工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园区网络,各类网络设施都是从属于应用系统的专门网络,都是自行规划、布线和拓展延伸的。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没有统一的安全体系和监控机制,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网络整合的关键是实现与工程运营相关的各类网络的互联互通,包括由有线、无线及其它特殊网络构成的园区网络及相关的外部网络等。更进一步,通过统一规划网络基础设施,由简单的互联互通过渡到基于IP协议的整合网络,以降低网络的复杂程度。设备共用则是指在网络整合的基础上,引入物联网概念,实现通用硬件设备的共用,使其不再由单一的业务流程或应用系统所独占,而是作为多个流程及系统共享的物理资源而存在。网络整合不仅要实现互联互通,还应将各类外部网络接口纳入统一管理,并进行物理上的集中。一方面,各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共享接口整合之后带来的带宽提升和设备共用方面的效率优势;另一方面,外部接口的整合可以使得对外的所有数据交换纳入统一的安全标准及监控体系之中,确保网络的整体安全。在传统的信息化架构中,各类设备属于特定系统的一部分,如多媒体网络中的监控网络;或是在封闭的体系独立运作,如统一通讯网络中的电话网络;或是只是一些应用系统的附属设备,如自动识别中的条码和RFID及各类楼宇电气控制设备等。这类设备的特点是日常运行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大都不需要频繁的人工干预,既可以独立运行,又可以为其它系统提供支持。在系统整合之前,这些设备都有各自的专有技术和网络协议,各自完全孤立运作。在应用范围上,基于通用性和广泛适用性,这类设备可以对多个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提供支持。

3.2 资源层

资源层包括中央数据库、各类数据仓库,以及与之相关的存储、备份及灾难恢复机制等。资源层是多业务流程和应用系统共享的基础平台。在具体实现上,该层面包括支持日常运作的运营数据库(operation database,ODB)、支持管理事务的管理数据仓库(management data warehouse,MDW),相关的存储、备份及灾难恢复的硬件、软件及专用网络,以及数据格式、数据接口标准等内容。数据源。两者基于相同的数据库技术,都需要对数据存储、传输、备份等相关的设施进行物理上的集中。两者的数据都来自多个不同的信息系统,在数据结构等方面进行逻辑上的集中才能够有效共享。无论在物理上还是逻辑上,ODB与MDW 都不是一个单一的数据库,而是由一系列主题数据库构成的数据库体系。所不同的是,ODB的主题数据库一旦确定就将长期存在,不会轻易修改。而MDW 中的主题数据库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动态设置。ODB只存储与工程运作有关的内部数据,而MDW 不仅包括内部数据,也包括经过整理汇总的外部数据。从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的角度而言,ODB的重要程度则更高一些。ODB中的各主题数据库一般与特定的业务流程相关联,完成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集成和业务流程各环节之间的协作。不同的业务流程之间通过ODB中主题数据库之间的交换机制进行数据交换,完成系统的集成。

3.3 服务层

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立在合作伙伴之间良好的分工协作和利益共享的基础之上的,服务层在整个信息架构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应用系统界面集成的技术平台,又是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同时也是工程管理方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服务层的核心是公共服务与支持平台,为相关组织、合作伙伴、顾客等提供包括在线服务、信息共享、远程应用、协同办公、电子商务等功能的技术支持与信息整合平台。基于四层架构(SARI)的分布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平台的实现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理念非常符合,通过整合各项远程服务及信息发布功能,为电子商务及远程协作办公等提供了一体化的应用平台。工程管理方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的两个主要渠道是官方网站和呼叫中心。这两大系统的建立可以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和业务支持平台,可以使得信息查询、办理业务、预订服务、评价投诉等一系列功能通过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方式实现,建立公众广为认可的信息沟通、查询、共享平台,优化与外界的沟通,借此提高影响力与知名度。各类管理系统如人力资源、文档管理、财务报表、项目管理、市场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多是局限于企业内部及部门内部的局部应用系统。

4结语

本研究主要针对信息化如何有效支持工程管理,特别是工程运营阶段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际的案例研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研究有所促进,并为有关的日常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人怀,孙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27(19):1-4.

[2] 何继善,王孟钧,王青娥.工程管理理论解析与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26(21):1-4.

[3] 朱高峰.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几点认识[J].中国工程科学,2018,10(12):32-35.

[4] 刘人怀,孙凯.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