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超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研究

袁爱丽 ,季惠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为其提供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期间因心肌梗死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患者,将其随机编号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为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治疗期间为其提供超早期康复护理,分析护理效果,对比负面情绪评分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低,P<0.05;研究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较高,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施以超早期康复护理可缓解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超早期康复护理;负面情绪;护理满意度

心肌梗死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症状,约75%以上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会出现心律失常,具有极高的死亡率[1]。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治疗心肌梗死方面有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遵医行为不高导致部分患者恢复效果不理想[2]。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越早开展康复护理对其预后越有利。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为其提供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56例,将其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纳入28例(男/女=16/12),年龄及平均值46-70(56.85±1.58)岁,入院时间及平均值1-12(6.15±0.58)h;研究组纳入28例(男/女=17/11),年龄及平均值45-72(56.95±1.66)岁,入院时间及平均值1-10(6.04±0.47)h,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心肌梗死;(2)患者在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参与研究,配合调查问卷的填写。排除标准:(1)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认知障碍无法交流。

1.2方法

对照组:为该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实时心电图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面色苍白、流汗不止等症状,若有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并作对症处置。

研究组:为该组患者提供超早期康复护理。

(1)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针对心肌梗死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危害性、治疗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详细为患者讲解,为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观,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在沟通过程中若发现患者有明显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应及时加强心理安抚,为其讲述相同病情且恢复较好的病例增加其康复的信心。

(2)康复护理:①入院当天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修养;②入院第2天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肢体先由远端到近端按摩,促进静脉回流和血液循环预防形成静脉血栓;③入院第3天开始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如进食、洗漱、如厕等,指导患者做肢体各关节活动、腿部运动,能够坐起时协助其下床坐靠背椅,每天1-2次,每次20分钟。④入院第4-5天起可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量,鼓励患者由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陪同下在室内或者室外行走,把握好活动的时间以及活动强度,以自身不感到疲累为宜。⑤入院第6-7天开始可增加活动的项目,如上下楼、打太极拳等,若患者在活动时出现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立刻停止活动,告知医生并进行对症处理。⑥入院第7天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体力恢复情况,若患者病情稳定可办理出院。

1.3观察指标

(1)对比负性情绪评分,采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HAMD抑郁量表,HAMA:无焦虑:<7分,轻度焦虑:7-13分,中度焦虑:14-20分,中/重度焦虑:21-28分,重度焦虑:≥29分;HAMD:无抑郁:≤7分,轻度抑郁:8-17分,中度抑郁:18-24分,重度抑郁:≥25分,焦虑、抑郁评分从低到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症状从轻到重。

(2)对比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对护理技能、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等进行评价,总分100分,>90分记为非常满意,80-90分记为比较满意,<80分记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分析与处理本轮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表示本轮研究中出现的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值检验数据;(%)表示本轮研究中出现的计数资料,用x²值检验数据。计算后P<0.05表示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负性情绪评分。

见表1,护理前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低,P<0.05。

1对比负性情绪评分(,分)(n=28

组别

HAMA评分

HAMD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19.23±4.92

16.72±4.02

18.32±4.23

16.93±5.33

研究组

19.17±5.11

12.66±3.43

18.25±4.34

13.82±5.12

t

0.0448

4.0654

0.0611

2.2266

P

0.9645

0.0002

0.9515

0.0302

2.2对比护理满意度。

见表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

2对比护理满意度n=28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13(46.43%)

9(32.14%)

6(21.43%)

22(78.57%)

研究组

19(67.86%)

9(32.14%)

0(0.00%)

28(100.00%)

-

-

-

4.667

P

-

-

-

0.031

3 讨论

近些年,心肌梗死发病率与致死率仍然居高不下,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率,很容易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不仅增加患者住院治疗的次数,还会造成治疗周期延长、预后效果较差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3]。由于心肌梗死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时会伴有持续性的疼痛,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慌等负性情绪,甚至有悲观的情绪,加上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导致其治疗依从性较低,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有必要在其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通常情况下早期康复护理会在患者病情稳定后3-14天开展,而超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48-72h便根据患者的情况逐一开展[4]。入院当天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加深其对自身病情以及治疗相关事项的了解,让其认识到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通过心理疏导消除其负面情绪。从入院第2日开始逐步进行肢体按摩、生活指导、肢体功能锻炼等,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尽早恢复健康[5]。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说明超早期康复护理让患者从心理到生理均得到良好的改善,有效控制了病情的进展。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为其提供超早期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可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病情好转,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金. 康复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305-307.

[2] 武丽红.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6):1047-1049.

[3] 姜晓萍.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109-112.

[4] 黎清秀. 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3):165-167.

[5] 刘卉,袁丽,王硕. 早期程序化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行P 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