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术中计划外低体温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预防术中计划外低体温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进展

解雨,王艳,李春梅,贺小丽,罗艳,王亚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科;重庆400042  

【摘要】术中计划外低体温是手术室常见并发症之一,它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后果,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方法和策略层出不穷,护理人员对其方法和策略掌握不够以致不能对低体温有效预防。本文将预防术中计划外低体温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改善护理人员术中计划外低体温的护理现状,减少因低体温导致的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是人文护理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计划外;方法;策略;人文护理

术中低体温(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是指体温在手术过程中任意时间点上低于36℃。研究显示,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0%~70%,是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低体温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可用于创伤患者的急救,但是术中计划外低体温就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在低体温组,心血管并发症比正常体温组上升4.5倍,外科伤口感染率上升3.3倍,伤口拆线的时间延长1d,住院时间延长2.6d。现将国内外手术患者术中计划外低体温预防现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规范其护理方法和策略。

1术中体温监测是预防术中计划外低体温的常规方法

1.1  监测方法  体温通常包括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术中的体温监测主要指体核温度。2007年中华麻醉学会将体温作为麻醉及术中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者对17个欧洲国家8083次手术进行调查,术中体温监测仅有19.4%,全麻手术中体温监测有25%,在局麻手术中仅有6%,目前在临床术中体温监测并没作为常规措施。体核温度的监测部位可选择颞动脉、鼓膜、鼻咽部、舌下、食道下段、肺动脉、膀胱、直肠等。其中肺动脉温度(Pulmonary artery temperature,PAT)是测量体核温度的“金标准”,但操作不方便。在临床上常选用鼓膜温度测定,鼓膜温度(Tu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TMT)是通过一个探针放置在外耳道间接测定下丘脑温度,是一种可靠的、非侵入性的测量体核温度的方法,因为这里的数值准确而且方便获取。在术中,常用电子和红外线体温计代替水银体温计,最新推荐新型无创体温监测系统,系统里无创体温传感器贴于患者体表进行监测,传感器采用隔热材料隔绝体表温度的流失,体核温度等同于体表温度,方便快捷,数值准确,而且可通过无线技术把连续体温数据接入监护仪,便于建立连续的体温管理数据库。

1.2  监测时机  体温监测应伴随整个围术期,国内学者指出,核心体温监测应用于所有超过60min的全身麻醉的手术。在临床工作中,许多医护人员认为术中无菌单铺好后已对患者身体进行了包裹,对体温监测就放松警惕,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手术间、实施麻醉、手术开始后,每隔15min测量一次或对体温进行持续监测并做好相应记录,并根据患者反馈的数据及时采取保温措施,以确保患者的体温在36℃以上。

2 被动保温是预防术中计划外低体温的基本方法

2.1 环境温度的设定  指南建议手术间温度应调节至21~25℃,温度的设定主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并且不增加发生低体温的风险,同样也要考虑整个手术团队的需求,但主要以患者为主。专家建议,在做儿科手术时,室温应调节大于24℃。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min应预热手术间,调节温度至 24℃,待铺好无菌巾,手术开始时再将室温调低。

2.2 大覆盖  暴露的皮肤常以散热的形式损失,皮肤和周围温度的差异越大,损失就越大,皮肤的覆盖可以有效减少这一损失,主要是通过减少辐射和对流。常用的保温方法有棉被覆盖、外科手术巾全范围大覆盖、手臂套、头套、腿套、手术切口采用手术薄膜,尽量减少身体暴露。在麻醉开始的第一个小时,皮肤的初始热损失约为100 W,当覆盖整个表面时,热损失可减少到70 W左右。但是麻醉过程中核心温度的初期下降是由于中心温度在周围的重新分布所致,而通过皮肤和气道的损失保持不变(身体的热量储备没有变化)在低温的初始阶段,大覆盖似的热隔离对低温的发展影响很小,因此无法阻止低温的发展。

3.  主动保温是预防术中计划外低体温的重要方法

3.1 体外保温

3.1.1 充气式保温毯  充气式保温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热量,是目前主动保温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共识。最初常用于术后低体温复稳,渐渐地,这些系统开始应用于术前预保温和术中积极防止低体温。充气式保温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让空气变暖的装置,称为主机,另一部分是直接与患者接触并且可以盛装变暖空气的容器,称为保温毯,毯子的形状根据需要量身定做的,取决于患者的手术体位和术野的位置,接触面积上半身可达35%,下半身可达36%。主机持续将温暖气流送入保温毯中,内部的空气从毯子中的空隙逸出,形成一个特殊的、温暖的小气候围绕着被加热的个体。环境之间的温度(暖毯)和皮肤之间的温度梯度的降低或逆转或抑制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充气式保温毯的温度的设定很重要,成人充气式保温毯的温度一般不超过43℃,金歌等在使用充气式保温毯对患儿进行保温中,从患儿的安全角度出发,充气加温毯高档43℃,1h后调为中档38℃是更有效的保温方式。充气式保温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暖风机软管末端空气温度迅速升高,在没有加温毯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极易造成患者热损伤。

3.1.2 循环水变温毯  循环水变温毯将水作为载体,作为安全、可行的方法在临床应用许多年。术中使用循环水变温毯可以使患者体温上升0.6~1.5℃。水热容高于空气,且水可以循环,可以提供的热量也较大。对于心脏手术、手术暴露面积大、时间长者,可以采用此方法保温。但护理人员在选择此方法之前一定要检查设备的性能,以免造成患者烫伤。

综上所述,预防术中低体温需采取预保温与持续保温并综合采用多种保暖措施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加强患者术中体温监测,及时发现患者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中计划外低体温发生率,提高患者术中安全和舒适度,同时也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这也是人文护理的充分体现。但我国许多护理人员对术中低体温监测的认知还不够,临床护理中也没有明确的术中体温监测流程。对术中保温方法和策略掌握也不够、应用不够灵活,对预防术中计划外低体温的护理工作不够理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充分掌握保温设备的应用方法和保温策略,加强培训医护人员,使高科技设备以及保温策略能充分带给患者益处。做到(1)术中应持续进行体温监测,(2)如果手术时间大于30分钟,应该主动采取保温方法;(3)预防低体温措施应该在麻醉诱导前实施;(3)在长时间麻醉过程和在高危患者中,应采取多种保温方式相结合。我们也会继续关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以优化预防术中计划外低体温的方法策略和流程,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小颖, 吴新民. 围术期低体温[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9):712-714.

[2]马正良, 易杰.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J]. 协和医学杂志, 2017, 8(6):352-358.

[3]雍伟哲. 2007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报道[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7, 22(22):12-14.

[4]邓小明, 孙振朕, 朱科明. 体温调节的新进展[C].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 2008.

[5]夏海禄, 易杰, 黄宇光. 充气式温毯预保温联合液体加温对肺叶切除术患者体温及热舒适度的影响[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7(5).

[6]梁小霞. 充气式升温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预防患者寒战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

[7]葛亚力, 朱雯霏, 王永浩, 等. 充气式加温系统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寒战的影响[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2).杂志, 2017(1).

[8]王志南. 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的临床观察[D]. 山东大学, 2014.

基金项目:陆军后勤专项一般项目(2019HQZX14)

通信作者:王亚玲,E-mail:9307062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