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在水土保持中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3

信息化建设在水土保持中运用研究

郝玉珊

陕西省延安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天地一体化”监管的日益加强,传统的水土保持方案、监测、验收、规划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编制已不能满足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对水土保持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的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已然取得一定成绩,为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加速升级,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体系、切实明确水土保护信息化的工作重点、持续更新完善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建设、定期展开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系统培训。本文对其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有效建议,根本性保障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效果。

关键词: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精准管理,整个过程由当地政府发布的行政任务和计划进行跟踪和检查。针对水土保持地区的特点,积极地发现问题,设定一个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方向,狠抓义务履行,着力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并完善政策机制,进行全方位的严密监督,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努力提高地区水土保持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因此,水土保持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结合各行业内的相关知识,充分将水土保持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文章先阐述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影响,并分析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探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策略,为各地区实现水土保持信息化提供意见参考。

1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破坏土壤肥力。土壤是植被和农作物生长的基础,肥沃良好的土壤可以不断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和水分。表土裸露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养分随着暴雨的冲刷而流失,农作物因土壤肥力降低而减产。其次,加剧沟壑。随着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和暴雨冲刷,沟壑发展也日益严重,呈现出沟壑纵深的现象。最后,造成水库淤积、河道阻塞、河床抬高等现象。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流入河中,浑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时,泥沙逐渐堆积,使水库因淤泥堆积而库容减小,河道因堵塞而缩短,进而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1949年以来,我国共建成水库8.6万余座,总库容达4000多亿m3,淤泥堵塞损失约为库容的1/10,有22座重点水库因淤塞而废弃。全国每年流失的地表土壤超过50亿m3,黄河下游的河床上平均每年积累约4亿m3的淤泥,水土流失导致水库和堤坝泥沙淤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西部黄土高原土地面积约6.4×105hm2,土壤侵蚀面积约为4.5×105hm2,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70%,大量水土流失导致上游植被反向演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 水土保持特点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工程,其特点如下:一是水土保持具有科学性,涉及农林牧、水利、土壤环境和法律等多个领域。二是水土保持具有地域性,应根据当地地域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经济发展状况及水土流失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三是水土保持具有综合性,需多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四是水土保持工作具有群众性,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治理好千沟万壑。水土保持至关重要,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必须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通过划分不同小流域不断进行综合治理,统筹协调、层层设防,可提高地表植被丰富度、涵养水源、保护环境、调节气候、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干旱等自然灾害、保护土壤肥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水平,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 水土保持信息化现状

3.1 流失数据未能定期获取

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应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并且在监测工作实施之后,要及时进行公告,但是由于没有将明确的期限指出来,且缺乏相应的经费保障,所以,规定中的定期逐步转化为长期或者是无期。要想更好地获取当地的水土保持数据,不仅要从全局的角度开展系统的水土流失情况普查工作,还要对一些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的实际水土流失情况进行随时随地的掌握,这样才能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共享性弱

目前,部分地区的信息共享相对局限,区域内的重大决策也难以充分借用当地水土保持的相关信息,没有建立水土保持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导致水土保持的横向信息共享范围尚不明确。因此,各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不能及时共享,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分析,也无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不符合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各地区水土保持的现状,水土资源保护存在数据共享的需求,信息以纸质和电子文件的形式共享,共享时效难以保证。相关单位的水土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设备已经过时,现有的软硬件设备也反应迟钝,以及以国家水土监测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为主的信息数据存储和管理设备老化严重,功能的缺失使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任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此外,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有待提高,信息化的人才相对短缺,水土保持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遇到困难。

3.3 信息化发展不同步

现如今,实现科技创新和复杂运行,最佳有力工具就是具备超级计算能力的高端计算机。不论是当下的纳米电子技术,还是微电子技术,都在迅猛发展,使传统元器件在芯片上的集成全面实现。但是在开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未能对高新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导致其与信息化产业发展严重脱节的问题。

4 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要点

4.1 明确信息化建设重点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支撑作用,规范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推动水土保持审管信息互联互通;要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加大执法问责力度,全面加强水土保持行业监督和人为水土流失社会管理,以切实的行动来推动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水土保护信息化建设进程加速推进的工作实践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工作要点内容:第一,开拓进取,扎实推进,保证其余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明显。坚持以严控人为水土流失为目标,以健全制度和强化执行为主线,不断强化监测、信息化、科研等基础性工作,保证政府主体责任有效落实、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全面完成、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不断强化。第二,查找差距,直面问题,增强抓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危机感。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如:监督机构及人员配置还不够健全、监督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法制观念还需进一步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及后续监管还不能很好的落实、矿山开发领域水土保持问题还普遍存在、争先创优意识和工作积极主动性还不够强。第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水保监督管理能力。持续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狠抓水土保持监督队伍和机构建设;全面推动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宣传力度与广度;加强矿山水保问题的整改力度;增强争先创优意识,提高工作积极主动性。

4.2 制订大数据研发计划

通过大数据可以更好地对社会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农业和林业的共同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要与特定部门下发的任务相适应,不断提高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才能更好地与其他部门相匹配。各单位要想顺利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就必须要借助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开发和使用大数据,根据行业需求和发展现状制订出符合当地发展的目标计划。因此,各地区需要制订相关的计划,在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订适合监控任务所需的大数据研发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寻找适合监控任务的大数据处理方案。另外,研发计划的建立可以提高地区相关单位的数据采集和信息数据提取的监控能力,只有提高信息化相关的技能并将其灵活运用,才能逐步完成对监控数据的快速高效采集和处理,促进水土保持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4.3 融合新技术

应对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参与到一些高科技企业的研发之中,充分结合应用一些互联网等高新科技。还要将一些电子通信技术,对水土保持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整合进行有效地推动,将更高效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立进来,促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进程。此外,还要应用无人机技术,工作人员可先对无人机进行飞行轨道设计。在实地勘测的基础上,对无人机的运动参数进行设置,工作人员要对监管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有所了解,在设置轨道时,尽量避开存在障碍物的区域。另外,为了保证信息采集效果,工作人员需要对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分辨率、清晰程度等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当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实地勘测的时候,需要对地面的像控点进行信息的采集,通常情况下,需要利用GPS获取5~7个标志物位置进行矫正,确定无人机勘测的纬度和经度。工作人员需要对无人机遥测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筛选,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选取具有较高清晰度和分辨率的影像,这样才能达到实时监测具体地区水土保持实际情况的目的。

4.4 加强宣传力度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水土保持的关键,所以只有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效性。其中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十分重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短视频等方式宣传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水土保持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加入到本地区的水土保持行动中,监督有关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积极落实水土保持理念,这样就可以不断增强水土保持治理效果,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大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是增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效果的关键。对于地域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必须秉持长远发展的理念,对各个阶段的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并做好各个阶段的衔接工作,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功能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方案。在落实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必须以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尽力推动水土保持、土地规划、水资源利用与城乡规划工作之间的协同配合。

4.5 完善水土管理体系

一是要加强水土保持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水平,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水源保障。二是要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提高用水效益,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三是做好节水减排工作,在加强节水的同时注重节能减排,切实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四是强化宣传,依法征收水资源费。制定明确的水资源费征收政策,并通过宣传引导用水户自觉缴纳水资源费。五是提升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查处非法行为,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

4.6 制定完善的评价指标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流程。首先,开展初步拟定工作。在拟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先认真分析相关配置方案。同时要秉持整体优先原则,保证局部各个因素都与整体相匹配,实现长远发展为目标,制定评价方案。然后梳理目标中不同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展开详细剖析,从而构建起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落实指标筛选工作。当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拟定后,就要对其进行筛选与完善,从而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在指标筛选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难免在认知上存在差异,所以不能强制要求每项原则都按照同样的方式和精度来衡量,或者遵守同样的精度。

5 结束语

现阶段,需要持续落实对水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更新。可以说,信息化建设是驱动水土保持业务升级的重要手段,实践中,需要持续强化对相关信息化系统的完善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把握工作重点,以此推动水土保持业务中信息化建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参考文献:

[1] 夏小林,孔琛.关于现阶段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的思考[J].治淮,2020(08):79-80.

[2] 桂琳贺.“互联网+”下水土保持信息化的发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9):7-8.

[3] 李兴燕.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对策探讨[J].山西水利,2019,35(08):19-20+32.

[4] 罗亚静,王强林.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探讨[J].陕西水利,2019(04):144-145.

[5] 沈盛彧,程冬兵,赵元凌,王志刚,张平仓.城市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9(0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