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王瑞军

371325198311305659

摘要:为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进行阐述。通过课程体系、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改革,模式重构后的人才培养效果证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引言

在进行电子

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其在注重基础知识培养的前提下,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建立在夯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创新创业思维模式的培养上。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高校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责任,指导思想就是一个指挥棒,它指导着领导制定政策的方向、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方向。因此,这个指导思想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而言,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思想。目前,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克服。

1.2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起步较晚,所以对相关教师人才的培养相对落后。无论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相对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对缓慢,专业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等等。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高校人才的培养不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1.3培养方案有待改进

传统的培养方案对人才的培养有诸多的不利,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知识传授效果,不能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培养方案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社会实践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很容易遭到社会的淘汰,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很容易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的脱节,使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脱离社会的需求。

1.4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社会实践能力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以此作为准绳。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时,往往流于形式,不够彻底,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往往只依赖于个别教师的社会关系进行,只针对某些产业,某些地域,甚至某些研究领域,因此校企合作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培养人才的作用。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分析

2.1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通工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电气、信息与通信等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及行业骨干。具体来讲,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工程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系统掌握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和提升能力,具有较完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能够跟踪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工程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运行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2.2人才需求分析

21世纪IT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的中流砥柱,在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广阔,人才所需供不应求,国内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自主设计能力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来推动我国IT产业的发展。软件行业,一方面是嵌入式编程工程师的需求,很多大型企业自动化生产器械以及常用电器都离不开嵌入式编程,要求掌握单片机编程以及CPLD硬件编程等。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软件编程人才在行业的需求愈发旺盛,一般体现在C++、JAVA、数据库等技术的应用。硬件方面主要的需求体现在掌握较高端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技术的人才,例如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此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行业紧密相关,正在引领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业态的产生,产业发展模式的改变,对人才的知识提出新的挑战,需要兼顾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复合型知识背景,产业分工进一步科学细化,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这些大大增加了行业对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多样性、专业性、创造力人才的需求。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践行以“学生”为中心

在“普及型”精英科技竞赛培养教学模式中,“专业实践教研组”非常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创立“电信杯”的初衷,就是在普通学生和各大赛事之间搭建了一个过渡桥梁,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为了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专业实践教研组”提出将电信杯比赛融入课程设计及各类实习,例如电信杯比赛结果作为课程平时成绩或者实习成绩等。根据赛题的类型,进一步推动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大型比赛。尤其是在企业导师的参与下,学生们更加具有优势,冲击“互联网+”以及挑战杯各种创新创业型比赛。“电信杯”不仅让学生们通过学科竞赛,提前接触到企业研发任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竞赛中产生的优秀方案对企业研发的帮助也很大,得到了合作企业的广泛认可,因此赛题也能够获得企业的资助,获奖的参赛团队,会获得企业设立的奖项和奖金,实现了大众化的学生培养和行业需求的融合。

3.2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

对本专业毕业的跟踪反馈评价机制主要通过应届毕业生调查、往届毕业生/校友调查、用人单位调查和第三方调查等四种形式构成,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职业发展、本专业社会需求。学院成立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院长任组长,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系主任、院办主任、教务办主任、学工办主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制订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工作的方案和措施。用人单位的调查工作主要由本专业牵头,学院教务办协助,对座谈记录、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调查报告,梳理出各类需要关注的问题,反馈给教学副院长和专业主任,用于对培养目标与培养体系的持续改进。

3.3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式教学

在进行电子信息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抓住其教学科目的本质方法一一实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这样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模式的形成。在整个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几点的全面把控,一是结合的问题,在基础理论课程与实际实践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其结合点的把控及解释,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内容。二是用实践作为基础理论知识的载体,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对一些细节结合知识点的把控,以达到细化学习和实践结合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深化学习及感悟,为创新创业提供夯实的基础。

结语

为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新的构建,通过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使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持续加强,为后续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Z].教高司函[2017]6号,201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5(1):10-11.

[3]教育部高教司.“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