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探究

曾旭凯

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为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要对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等基础性质予以全面分析,建立完整的检测分析机制,从而针对实际问题开展相应的处理工作,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多元管理控制的目标。本文分析了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要点,并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建筑保温材料;性能检测;问题;优化措施

    在建筑保温材料检测过程中,要对样品和试验环境等多元因素进行分析,提升检测参数的准确水平,促进建筑工程项目保温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一、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要点

建筑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指的就是基础材料对火灾等险情反映的实际情况,燃烧发生后,材料在燃烧环境下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和烟气。为了保证建筑报文材料燃烧性能检测的准确性,就要对材料燃烧的热危害和烟气危害予以分析,从而确定检测的基本方向。

(一)热危害参数

    第一,可燃性。材料的可燃性就是评估材料初始燃烧阶段的关键性参数,也是材料在规定的条件下燃烧的能力,主要包括点燃性和火焰传播性。1)点燃性,表示的是材料引发火灾的实际概率参数。2)火焰传播,指的是材料维持燃烧状态的能力,主要是依据表面火焰船舶速率和传播距离等基础指标进行判定。

    第二,热释放性能,指的是材料火灾过程描述的基本参数,借助热释放性就能有效分析材料在火灾中能释放的能量,火灾发展和火灾危险参数对其会形成直观的作用。与此同时,利用热式方形还能评价材料燃烧发展阶段性情况。

(二)烟气危害参数

在建筑保温材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对其危险系数进行实时性分析才能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检测评估工作。

第一,材料生烟性,本身和火灾的实际规模、单位质量物质的生烟量、通风情况、材料燃烧过程中的温度等息息相关。较为常见的测试方法是光学法,具体见表1。

表1 光学法具体内容

序号

名称

内容

1

静态分析法

燃烧生成的全部烟量处于封闭状态,测定烟气对光束的衰减

2

动态分析法

开放式测定系统,测定烟气通过设备流出过程中对光束的衰减

第二,烟气毒性,材料燃烧会形成毒性物质,对人的身体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要落实针对性的分析评估工作。一方面,化学分析方法,主要是借助光谱分析完成气态产物中CO、HCN等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参数。借助化学分析法还能对火灾气体毒性予以实时性评估,保持和烟密度测定的同时性,提升测定结果的准确效果。另一方面,生物试验检测法,主要是围绕燃烧产物对被试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展开分析,关键因素在于材料的分解模式、分解产物浓度等[1]

二、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分析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全面评估具体内容,建立更加可控合理的评估分析模式,确保燃烧性能检测工作都能顺利展开。

(一)不燃烧材料

对于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检测工作而言,测定结果和标准出现差异性的问题较为常见。首先,不燃烧类材料受到外部火焰作用的影响,热值数值会随之增加,但是,由于材料本身具有不可燃烧的性质,此时,测定人员就无法有效且准确地完成受热性能最高点的评估。其次,在小规模燃烧状态下,不燃类材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温度测定。最后,依据对一些不燃烧材料性质的分析资料可知,测定外部条件的实时性控制和统一存在一定难度,目前的测定资源难以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具体的测定和分析。

(二)难燃性材料

    在难燃材料测定的过程中,一般是借助实验室完成阻燃效能、防爆情况的分析,品质较好的难燃性材料,要求阻燃能力会在80%以上,对应的防爆和气体调节强度会在70%到80%。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在对难燃性材料予以分析后可知,借助高压高温暂时性测定法进行分析后,试验的偶然性较大,测定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另外,在对难燃性材料进行测定后可知,多数都是建筑施工中的新品质材料分析,缺乏干扰条件的辅助,测定的实验结果局限性较高。

(三)可燃性材料测定

    要想全面分析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就要进行可燃性材料的实时性分析,主要是从可燃性、热量释放效果以及危机指数等方面开展试验,然而,实际测定过程中,多数测定方法都无法明确针对固定性质展开分析,尤其是“以偏概全”的方式,会对最终结果的判定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试验操作中依靠主观判断选定材料,也会制约最终的测试效果。

三、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优化措施

基于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分析要求,要积极整合具体的检测模式,打造更加可控的检测方案,为保温材料优化应用提供保障,实现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的双赢。

(一)不燃材料性能检测优化策略

要依据不燃材料性能检测控制模式的具体要求,落实相关工作,维持应用管理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1.温度调控

正是因为不燃材料温度加热要求较高,要想提升测定效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就要将不燃材料直接放置在温度较为合理的环境中,利用匹配的调控机制,一般是维持在10°到15°之间,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不燃材料测定中结果受到干扰的几率,并且,能从根本上避免热值数值持续性增加或者是减少对最终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

2.时间调控

为提升性能检测的实效性,要尽量在短时间内对待测样品进行测定和分析,在测定期间试验样本处理工作结束后,就要将其放置在专业的温度内筒中,减少温度变化影响实际参数的情况[2]

3.数据记录

基于不燃物质测定的要求,要优化数据记录的实效性和规范性,因为不燃物品含有部分可燃性物质,会出现测定期间的阶段性燃烧,为此,要进行全程跟踪数据记录,从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预处理

    在开展性能测试工作签要对其进行加温烘干处理,减少不燃物本身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提升测试分析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材料检测分析的过程中,要对选定产品进行合理化的分析,从多元评估的角度入手,确保试验过程调节的合理性,并提升协同控制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优化检测工作的准确水平。

(二)难燃材料测定优化策略

    为了有效提升建筑项目外墙施工材料管理水平,要结合施工把控的标准,将难燃材料测定作为重点环节之一,减少难燃材料试验偏差,从材料本身性能出发,结合应用情况,在建立模拟分析的同时,更好地提升资源综合应用探索的实效性。

1.确定资源

为了提升难燃材料测定的实效性,要结合本次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资源的综合分析,并且要选定测定资源标准,要对难燃性材料的阻燃能力、难燃性材料防爆能力等予以统一分析,并针对实际问题落实相应的处理机制。

2.施工资源利用

在施工资源综合分析阶段,要对计中心给压予以控制,从而保证测定分析循序渐进,更好地完成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分析。见图1。

图1 加压防护法阶段

    由图可知,第一阶段是初步加压。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科学调整,并且持续一段时间。第三阶段持续加压。第四阶段最后加压,直到待测保温材料试件自动爆破,然后记录相应的压力增加值,并配合对比分析的方式完成标准试验的核实[3]

3.环境分析

在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测试分析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环境开展相应的评估分析工作,较为常见的环境情况包括一般环境、浸泡后环境、加温环境等,为更好地提升测试分析的准确性,就要建立一次实验测定流程,有效结合差异化环境完成数据的分析和记录,并获取最终的分析结果。

4.热释放分析

针对B、C级难燃材料,在试验原理分析基础上,利用热释放的方式,结合耗氧原理也能开展相应工作。本文以某试验项目为例,选取的是样品尺寸为短翼1500mm*500mm,成角直接置于样品框架内。为了有效强化SBI试验效果,要对检测精度进行合理性控制。

首先,要结合实际测试分析要求进行实际尺寸的裁剪处理,金属拼接构件按照对应的处理方式完成工作。

其次,针对SBI循环试验,要结合标准的校准程序落实相关工作,为提升实际水平,检测人员要定期完成仪器气体流量的检测分析,确保流量能符合实际设计标准,并集中观察湿气制冷状态,定期观测过滤器的状态,最大程度上排除不确定因素对测试分析产生的影响。

最后,在SBI装置(图2)中,要关注主燃烧器是否存在堵塞滴露物,确保气体不会流出,维持试验数据的有效性。

图2 SBI装置实物图

综上所述,在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测定分析工作中,要分析资源综合检验评估内容,确保可靠的难燃材料阻燃性和防爆性测定标准合理有效,最大程度上完成材料模拟分析工作。

(三)燃烧性检测优化措施

第一,满足测试标准,要对可燃性材料的物品燃烧温度点进行集中管理,并把握燃烧后释放热度参数的范围,从而更好地掌控相应作业内容,提升综合分析的水平。

第二,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材料燃烧性材料危险指数予以综合评估,综合检验其实际情况。与此同时,利用综合评估的模式,在实现材料燃烧性能综合评定的同时,也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落实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要规范试验操作人员的具体操作流程,按照标准化规范开展具体检测分析工作,并从实践数据整合管理的层面提升综合管理效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性能测定评估的实效性[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评估工作和测定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结合实际规范,按照标准化流程开展具体工作,在明确试验探究的同时,全面提升资源合理检测的水平,为建筑工程保温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超. 简析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的问题及其对策[J]. 砖瓦世界,2020(14):119.

[2]谭维松. 浅析建筑工程建设的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问题及其措施[J]. 消费导刊,2017(23):12. [3]

王晓平. 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探究[J]. 建材与装饰,2019(19):59-60.

[4]施洪亮. 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测技术探析[J]. 智能城市,2018,4(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