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林玲1,徐泽芳2

(1.建瓯市芝山街道中心小学,福建建瓯 353100;2.南平市建阳区桥南小学,福建建阳 354200)

摘要:随着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劳动教育逐渐受到关注。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借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经验和优势加快推进。本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视角,从三方面,对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6月23日、2020年3月20日先后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两个文件,从国家层面提出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保障等,并做出总体规划。作为教师,应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巧借综合实践活动平台实施小学劳动教育。

一、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落实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1]。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体现劳动教育的指向。劳动教育的内容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2]。综述,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有交叉和相同的成分,二者可融合实施。

(一)在教育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涵盖劳动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向小学推荐70个主题内容,其中11个主题与劳动教育有关,具体如“学做简单家常菜”“巧手工艺坊”“生活中的工具”等,部分主题在纯手工的基础上涉及科技型成分。设计制作在落实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目标的过程中渗透创造性劳动的体验。

(二)在课程目标上,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的培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各学段目标中都含有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的培养,而且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如自理能力的初步养成到主动服务学校、社区乃至社会情怀的开启;在成人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到独立、自觉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高效地解决问题。这种渐阶性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有益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面貌和劳动习惯。

(三)在课程价值上,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承担“立德树人”的重任

十九大报告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支具有知识和创新能力并存的劳动者大军,发挥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貌。

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下,亲历劳动过程和体验。学生经历劳动出汗后直接感受是劳动的不易,教师再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如劳动模范事迹的收集、阅读、歌颂、国家对他们的表彰;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劳模进校园作报告等宣传手段,想必学生对劳动有个由感性到理性认识,如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勤俭节约[3]

二、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价值

作为实践性的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相似元素,教师明确二者独立地位的同时,巧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载体,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四种主要活动方式的劳动育人功能,成为劳动教育的助力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普及劳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和学校忽视劳动教育,造成不少学生不愿意参加劳动、不会劳动、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缺乏自理能力等问题。面对劳动教育短板,党和国家倡导学校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肯劳动、爱劳动、脚踏实地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观,在掌握服务自我基本技能后延伸到服务他人责任感的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生通过参与劳动,锻炼手脑并用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初步的懒惰可耻、劳动致富、勤俭节约等美好的劳动精神。学生在劳动中理解奉献的真谛,获得劳动幸福感和价值感。

三、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刚起步,教师应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下面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部分内容为例,探讨如何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活动方式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

(一)在考察探究类活动中激发学生知行合一的劳动观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社会大课堂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提升探究兴趣,强化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生活、学习和劳动的主人。

以四年级上册《社区我的家》为例,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可以设计三项活动: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社区环境考察;理想社区的规划。活动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资料的能力。活动二,主要是让学生深入社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社区绿化、卫生、安全设施等方面的情况。活动三,在前两项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在活动结束后,学校和社区居委会达成协议,学生和老人牵手,定期上门帮助老人做卫生,与老人谈心,打太极,下棋等。学生亲历一系列活动,不仅对生活的社区更加了解,而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善性规划,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社会服务类活动中树立学生责任意识

学生从社会服务类活动中形成并逐渐提升对自我和他人、社会的认识:每个人是社会人,需要参与社会活动,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提供服务。班级是学生主要的学习、交往的环境,是微型社会,学生是班集体一分子,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三年级上册《班级小主人》主题,教师可以设计“课间危险行为大搜查”“班级公约大家订”“制作师生交心信箱”“学习帮帮团”等活动。学生对同伴间的行为较为熟悉,甚至自身就存在此类行为,因此,搜集课间危险行为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班级的良好运作需要规章制度来保障,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可增强履行班规的自觉性。学习上,同学间相互帮助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班风。

(三)在设计制作类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

设计制作是运用工具、工艺进行设计,将自己的创意、方案经过手脑并用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设计制作具备动手操作性,学生在了解活动的方法和过程后进行实践操作,激发设计与制作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四年级下册《五月五话端午》,学生在了解船的构造、龙舟与一般小船形状结构差异性后,教师可以设计“巧手做龙舟”活动,提高学生创意物化能力,体验工匠精神。端午节的由来,让学生体会屈原的爱国情,再结合2020年6月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活动后,进行包粽子比赛和在陆地上进行模拟龙舟比赛。整个活动具有树德、强体、提高动手操作的综合育人功能。

(四)在职业体验类活动中提高学生对职业劳动的认识

职业体验是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形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学生提前体验不同职业角色,对职业劳动有初步认识,为将来职业愿景规划奠定基础。

四年级上册《蔬菜宝宝的秘密》,可以设计“自己种菜乐趣多”活动,让学生亲自种植一种蔬菜,了解蔬菜生长条件和过程,掌握浇水、施肥、松土、除虫、光照等方法。蔬菜成熟后,为家人烹饪。学生从播种到丰收,对菜农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会有所感触,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总之,劳动教育要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聚合多方力量,构建模式多样、资源丰富的劳动教育渠道,将劳动躬行于实践,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0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2020〔03〕.

[3] 戴晓琳.活用综合实践活动平台 促进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J].当代教育评论,2020(10).

作者简介:林玲,女,建瓯市芝山街道中心小学二级教师;徐泽芳,女,南平市建阳区桥南小学高级教师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校本化劳动教育的研究》(FJJKXB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