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认识”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小学数学“图形认识”教学策略

赵瑾薇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第一小学 邮编:547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通过提供相关学习资源的方式,帮助学生处理一时无法理解的学习问题,有助于从心理层面出发减少学生负面情绪的出现。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在可视化学习资料的助力下,帮助学生明白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关系,有助于结合教师的引导,学会独立分析数学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时间之中,最终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认识;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方式都需要引导,以此解决学生学习图形认识知识面临的实际学习问题,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认识图形和把握图形特征,从而掌握具备科学性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成效。此外,研究图形认识教学策略这个问题时,主要涉及两个教育主题——如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图形特征,以及如何应对小学生情绪和认知上的问题,从中找到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方法。因此,需要从数学教学流程中出发,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握图形特征。

一、小学数学“图形认识”教学要求

通过操作对教师讲解的图形知识进行推理,有助于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也能在图形拼接、图形折画的过程中,找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面临的问题,从而对图形认识教学的流程和内容进行优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动手操作与逻辑推理,最大化地调动学生思维。并从趣味性的层面出发,逐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制作模型、分类图形的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帮助学生在自身的路基思考中,明白各种数学定理概念的运用逻辑,最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成为具有思维敏感度的学生,带动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这是对图形认识教学提出的两项要求。由此可见,无论是观察和理解,还是说操作与推理,其重心都在于解决学生在理解层面或将面临的问题,这种组织教学的方法,还可以从学习心理层面增加学生的自信,使之能够在讨论中基于相应的学习主题,养成正确学习观念,也能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图形认识”教学策略

(一)丰富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完成平面与立体的转化

由于单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为保障图形认识教学成效,应该从丰富学习素材层面出发,提高数学定理、图形知识传授的效果,从中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除此之外,小学生常见的学习表现是,遇到新的知识、新的内容在初始阶段不敢尝试,从而容易引起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通过对学习素材的丰富,可以从视觉层面出发,强化学生的主观感受,配合教师的引导与鼓励,能够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能在更多的引导中,帮助学生确认与图形认识相关的逻辑关系。

教学案例一:讲解长方体、圆柱体等图形的变换知识时,教师可以配合媒体教学而工具,为学生展示平面图与立面图的变换过程,从视觉层面出发,去引导学生认识相关知识,不仅能够简化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帮助教师根据不同知识的难易程度,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育流程,提高图形认识教学的丰富性和挑战性。同时,课本内容的可用素材有限,是当前阶段数学教师面临的教学挑战,而通过为学生提供几何体展开图等学习资料,配合图形展开图转换的可视化流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平面图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提高图形认识教学成效,达到学科素养培养要求。

(二)鼓励观察,强化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在学习图形认识相关知识时,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以及有效学习资源的影响,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理解上的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对数学教学质量的影响。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图形特征进行观察与思考,并且从问题引导中,间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之间差异,从而能够自主分析一时无法理解的问题。

教学案例二,比如探索长方形的数学特征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对图形特征进行观察与思考,可以从学习心理层面减少学生的负担。同时,这种学习图形特征的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在观察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猜想,带着问题学习与长方形相关额知识,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融入感,也能在问题的引导中,逐步解决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转化的理解问题。此外,为了确保这一过程的有效性,数学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观察与思考实践,发展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提供实践思路,在操作中减少学习上的误差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为提高图形认识教学成效,应该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从实践中出发,将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教学计划相互关联,从而在实践操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图形学习的基本特征,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理解,最终使之形成学科素养。同时,如何在简单的动手实践中,推理出不同图形的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数学教学成效的问题,教师应关注到这类问题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从而基于图形认识教学要求,在动手操作中解决上述教育问题。

教学案例三:教师提出“把长方形纸张裁剪为一个正方形,其中有哪些几何知识?”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主题,并以学习主题为方向,对已经习得的图形认识知识进行梳理,并在逻辑分析中对相应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也能够逐步掌握梳理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此外,观察与实践是对一系列“想象活动”的教育组织,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问题,能够在观察中为学生提供猜想条件,在实践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验证控件,最终在相关教学工作的辅助作用下,保护小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并提高教学成效。

三、结束语

在图形认识教学工作中,丰富学生们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变化的问题,也能够逐步掌握处理数学学习问题的方法。此外,给予学生更多观察与思考的时间,能够从心理层面触发,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图形认识教学成效。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学习主题并提供时间操作思路,配合可视化教学工具的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关系,也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掌握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最终,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图形认识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形成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亚军. 着眼知识序列  发展数学素养[J]. 小学数学教育,2022,(06):12-13.

[2]霍文山.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科幻画报,2022,(03):37-38.

[3]李峰. 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数形结合的实践探析[J]. 科幻画报,2022,(0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