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李岩

山西省河津市人民医院  043300

[摘要]目的:探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联合运用神经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21年2月-2021年1月我院就诊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神经介入疗法,比较探究两组血管再通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显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中,联合运用神经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其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脑血管再通率,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静脉溶栓临床疗效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神经系统病症,该病是因脑供血不足导致,临床表现为对侧偏瘫、偏盲、视力减退等。而及时为患者开展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病情,加快其神经功能恢复进程尤为重要。基于此,为明确神经介入与静脉溶栓联合运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本文择取2021年2月-2021年1月我院就诊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主要择取2021年2月-2021年1月我院就诊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男:女=13:12,年龄31-68岁,平均(51.29±7.69)岁;观察组25例,男:女=14:11,年龄30-69岁,平均(52.85±7.2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基线资料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次试验由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复。纳入标准:①经CT造影检查确诊,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齐全者;③对本次研究药物无过敏史者;④无其他严重疾病者。纳入标准:①近期服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者;②对本次试验药物过敏者;③精神、语言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者;④颅内或胃肠器官严重出血者。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1;规格:100mg/片)+盐酸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规格:25mg/片)进行治疗,前者1片/次,1次/d;后者3片/次,1次/d。

1.2.1对照组  采用静脉溶栓疗法:给予患者90m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广州铭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50001;规格1.0×107IU/16 mg)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药物剂量控制在10%/min,全部药量在1h内推注完。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神经介入疗法:用CT血管造影对患者脑缺血部位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并标注动脉狭窄区。局麻,消毒股动脉穿刺部位,行穿刺入路;将20万U尿激酶与2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在微导丝以及路径图引导下给予患者动脉注射,泵入速率为1ml/min,动脉狭窄者则需要在病变处安放支架,促使药物泵入体内。

1.3观察项目与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采用CT血管造影探查患者脑部血管血流情况,若主要分支显影完全清晰则为完全再通;主要分支显影清晰度较低则为部分再通;未通代表未见显影[1]。总再通率=(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总数×100%。(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病症明显消失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逐渐恢复,临床病症持续好转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效果则为无效[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

如表1所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96.0vs76.0),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n,%)

组别

n

完全再通

部分再通

未通

总再通率

对照组

25

9

10

 6

19(76.0)

观察组

25

16

8

 1

24(96.0)

χ2

-

-

-

-

4.153

P

-

-

-

-

<0.05

2.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如表2所示,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2.0vs64.0),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5

8

8

 9

16(64.0)

观察组

25

13

10

 2

23(92.0)

χ2

-

-

-

-

5.711

P

-

-

-

-

<0.05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等特点,患者在发病时会因脑供血不足,导致神经功能损伤,并且会出现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症状,若不及时开展相关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危及其生命安全

[3]。目前,临床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而言,通常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将溶栓类药物注入患者静脉血管,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改善患者心室功能,促使血管再通。但部分患者在接受该药物治疗时,其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会出现过敏反应以及出血症状,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复。而神经介入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特点,是在血管造影的基础上,避免对患者脑部组织损伤的前提下,用导管操作技术对脑部病变位置进行诊疗,达到溶解血栓、扩张血管、促使血管再通目的[4]。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神经介入与静脉溶栓两种治疗方法联合运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加快血栓溶解速度,增强脑部缺血组织活性,疏通栓塞血管,减轻患者缺血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肢体、意识以及语言功能变化情况,用动脉造影法准确判断患者脑部血流情况,一旦发生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5]。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盐酸氯吡格雷常规药物治疗,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意识功能以及语言功能恢复速度,为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提供重要保障[6]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中,联合运用神经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其最大程度提高患者脑血管再通率,改善其神经功能运行情况,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董阳,邵艳春.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2):101-103.

[2]张洁,曲波,贾丽娜,等.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9,33(7):54-55.

[3]于瑞晓.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68,83.

[4]杨志刚,程伟,潘春联.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J]. 医学综述,2018,24(18):3733-3736.

[5]余洋. 静脉溶栓联合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8):90-91.

[6]宋兴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20,10(3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