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李庆珍

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宜宾 644201

[摘要]目的:探析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管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收集2021年1月-12月我院儿科接治的60例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用抽签法分成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法)与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法),并对比两组安全管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统计,观察组安全管理质量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于儿科安全护理管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维护患儿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影响

护理安全管理主要对医院护理服务中的安全风险问题加以管理,通过增强护士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是为应对患者就诊期间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风险事件而设置的警示标识,其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明确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价值效用,本文择取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患儿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择取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儿科接治的60例患儿,并将其用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共30例,对照组男16,女14,年龄2-11岁,均龄(6.32±2.25);观察组男13,女17,年龄2-12岁,均龄(6.46±1.89)。两组基础资料无统计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法:在患儿住院后,由专科护士协助其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切实做好患儿安置与交接工作,向患儿家属介绍责任护士、医生、住院环境以及医院相关管理制度内容等;协助开展全面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准确评估患儿病情,而后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及心理干预力度。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法:在药柜外粘贴提醒标识,如近期先用、左进右出等,药物要分门别类摆放,注射药、口服药、外用药等,并用颜色不同的标识卡区分药物,如蓝色标注服药,红色代表外用药,黄色代表注射药。在儿科中微量泵、输液泵、心电监护仪以及呼吸机等设备中设置相应编号,根据设备性能悬挂标示牌,并在各设备中张贴消毒保养流程以及使用说明等,为后续使用提供便利。对儿科常见鼻饲管、留置管以及吸氧管等管道统一用一次性防水标识进行标注,并将其张贴在管道与皮肤端邻近处,标注留置时间、管道名称等,在插条内放置防管道挤压、滑落标识。在水房及卫生间张贴黄色警示牌,上注地面有水、小心滑倒;楼梯口张贴醒目标识,如小心台阶;热水房张贴卡通标识,如小心烫伤;儿科穿刺间、诊疗室等张贴三查七对标识。通过上述方式,为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提供警示标识,避免院内安全风险事件问题发生。

1.3观察项目与评价指标 (1)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比较:主要评估儿科护理工作中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落实、专科交接等护理管理质量,每项0-25分,分值与管理质量呈正相关[1]。(2)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例数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比较(分,±s)

组别

n

安全核查

风险评估

制度落实

专科交接

对照组

30

17.63±2.06

16.80±2.25

18.28±1.37

14.34±2.73

观察组

30

22.31±1.75

21.75±1.83

23.15±1.09

20.19±2.08

t

-

9.483

9.348

15.236

9.336

P

-

<0.05

<0.05

<0.05

<0.05

2.2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2  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给药错误

跌倒

管道脱落

护理投诉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1

2

3

2

8(26.7)

观察组

30

0

1

1

0

2(6.7)

χ2

-

-

-

-

-

4.320

P

-

-

-

-

-

<0.05

3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主要管理医院医护工作中的安全风险问题,其通过增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及沟通能力,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现阶段,由于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随之提高。当前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免疫力较低且自律性较差,受疾病影响,患儿出现焦虑不安、急躁等负性情绪,使其依从性大大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使各种安全风险问题时常发生。现阶段,为有效提高儿科护理安全质量,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儿科护理人员要注重增强自身安全风险防范及管理意识,为患儿提供安全、高效护理服务

[2]。根据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安全管理质量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儿科安全护理管理中运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效果鲜明,究其原因在于该警示标识具有清晰醒目特点,可以对患儿及其家属、护士视觉造成冲击,通过吸引其注意力,让其产生警觉,增强其防范意识,防止因思维疏忽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相关不良事件出现,最大程度提高儿科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和安全性[3]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于儿科安全护理管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维护患儿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芳.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3470-3473.

[2]梁丽.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意义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1):230-231.

[3]吕德英.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11):95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