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围生期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张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322000

摘要: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主要指在妊娠期间,孕产妇受到深静脉血管凝结影响在围生期出现的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以1000例妊娠妇女为例,可发现3.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妇女,并且受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死亡孕产妇可占据9.4%~14.6%。因此,强调临床应提高对孕产妇DVT的重视度,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手段,确保孕产妇生命安全。

关键词:围生期;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

引言:处于围生期,孕产妇血液多会出现高凝状态,并且受到孕产妇孕期生理特点影响,孕产妇子宫将会呈现右旋状态,进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DVT出现。因此,要求临床应明确DVT影响因素,并充分认识到DVT产生的危害性,确保能够在完成孕产妇神经脉血栓评估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而降低DVT的出现,有效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

1.DVT危害

结合实际临床经验,当患者处于DVT发病初期,患者多伴随腿脚发麻、下肢沉重等症状,并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双侧肢体不同、行走困难等问题,而当DVT发展后,孕产妇将会呈现下肢肿胀、疼痛等情况,在肿胀过度的情况下,受到肢体远端供血不足影响,将会进一步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并且在行走过程中,孕产妇将会呈现明显下肢加重感受,导致孕产妇日常生活能力受限,进一步伴随湿疹,荨静脉曲张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进而出现肺动脉栓塞。相关研究[1]显示,当孕产妇出现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受到肾静脉血栓影响,脱落栓子将会从右心室进入到左心室中,进而引发脑栓塞。因此,在围生期,一旦孕产妇出现DVT,将会严重影响孕产妇生命安全,强调临床应提高对DVT的关注度,切实加强有效护理措施,进而降低孕产妇风险。

2.护理措施

2.1饮食护理

当处于围生期,要求临床应在保证孕产妇营养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孕产妇体重进行管理,禁止患者过量摄入高脂肪食物,以免引发血液黏稠度提升,进而出现下肢血流缓慢的情况。因此,临床应结合孕产妇饮食喜好,并综合考虑DVT预防因素,合理增加患者饮水量,并保持低糖、高蛋白、高钙等食物的摄入量,做好孕产妇脂肪摄入量控制,提醒患者增加新鲜蔬菜以及水果的摄入量。具体而言,孕产妇可食用坚果类食物,要求摄入量应保持在20g/d以上,同时,每天可在坚持少量多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蔬菜、水果进食。另外,针对优质蛋白类食物,要求孕产妇摄入量应在40g/d以上,而乳类制品则要求摄入量达到200g。当孕产妇实施剖宫产后,在产后6h,要求孕产妇应坚持少量多次的进食原则,主要以流质食物为主,包括鱼汤、米汤等,3~5次/d,200ml/次。在孕产妇排便后,指导孕产妇进食普通食物,并逐渐向正常饮食进行过渡。在围生期,禁止孕产妇食用维生素K等食物,以免影响孕产妇凝血功能,进而增加DVT风险。

2.2运动护理

当孕产妇处于孕早中期,受到胎盘激素分泌影响,将会导致孕产妇机体出现一定的变化。其中,当处于孕前12周,孕产妇体重变化相对不太明显,但是在胎儿生长的情况下,母体体重也会得到进一步增长,在孕12周后,孕产妇体重通常以350g/周速度进行增长,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孕产妇体重增长不会超过500g/周,有研究取5万例孕妇展开研究,发现当产妇处于孕中期,正常增重孕妇占据42%,而孕期超重孕妇占比超过35%,从该数据中显示妊娠期孕产妇体重增加过度情况较为明显,而该情况的出现将会进一步增加DVT风险。有研究[2]显示,受到肥胖影响,将会导致患者血液粘稠度逐渐提升,进而增加DVT风险。因此,强调临床应加大对孕产妇体重控制,有效降低DVT发生率,当处于孕早期、中期,可通过散步、做体操等方式,促进孕产妇血液回流。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孕期或者产后,孕妇均能够感觉到明显的下肢沉重感,活动受限相对严重,并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情况。针对该部分孕产妇,临床应注意对其进行DVT检查。相关调查[3]显示,在妊娠晚期出现DVT孕产妇可占据48%,因此,强调临床应提高对术后DVT预防工作的重视度,并指导患者进行足裸主动屈伸运动。针对无法下床患者,可指导其进行足踝主动环转运动。借助踝泵运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静脉回流情况,以免出现血流滞缓情况。有研究显示,在加强足踝训练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深呼吸,能够有效促进股静脉血流速度,进一步改善患者DVT情况。还有学者研究显示,在妊娠后期,每天在起床前应指导患者进行脚部运动,并对患者腿部、脚部进行按摩,降低患者DVT风险,同时,在产后,应指导孕产妇尽早下床,在产后6~8h,可指导患者以正确的姿势坐起,并进食、饮水,在24h后,可结合孕产妇实际情况,指导孕产妇在走廊进行适当活动,在48h内后可在房间中缓慢行走[4]。随后可结合孕产妇自身恢复情况,适当调整活动次数以及时间,进一步降低孕产妇DVT出现。

2.3体位指导

在围生期,受到生理结构改变影响,孕产妇子宫将会呈现右旋状态,而受到右侧卧位影响,将会导致下腔静脉被压迫,进而增加孕产妇DVT风险。因此,应注意对孕产妇睡觉姿势进行指导,尽量保持孕产妇以左侧卧位、平卧位进入睡眠。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通过在早期对孕产妇进行体位活动指导,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深静脉血栓风险。同时,还有学者认为,在术后2h,当孕产妇处于清醒的状态下,通过指导产妇进行翻身活动,并保持自由卧位,能够降低产妇DVT风险,并进一步提升产妇舒适度。

结论:相关研究显示,针对围生期孕产妇,通过加强DVT护理工作,落实相应的预防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DVT风险。其中,要求医务人员应指导孕产妇适当进行活动,并保持合理的体位,并做好孕产妇饮食控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DVT风险,进一步保障孕产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怀淮,刘扬.102例围生期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21,30(03):33-36.

[2]杨薇,李晓瑞.孕产妇围生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新疆医学,2021,51(02):221-225.

[3]李宗敏,安莉,杨霞.围生期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28(05):23-24.

[4]岳洋.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3):48-49.

[5]余俏娟.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