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乙肝疫苗免疫失败

/ 2

如何预防乙肝疫苗免疫失败

 杨瑾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乙肝属于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其病毒感染可呈世界性流行。我国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其不仅严重危及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消耗了大量的卫生资源。现阶段尚无乙肝治疗的特效药,接种乙肝疫苗是公认的可有效预防及控制乙肝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与生产,乙肝疫苗的普及率不断增长,感染率呈降低趋势,但仍有部分接种者对乙肝疫苗存在无应答或低应答的情况,该部分人群因无法获得疫苗的有效保护,因此易发展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大了乙肝预防的难度。

1 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乙肝是因乙肝病毒感染肝脏所引发的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常见恶心厌油、食欲不振、乏力疲劳、右上腹疼痛,有的患者还会伴发发热与黄疸症状等,并发肝功能损伤。经查体可发现慢性肝病面容、肝脾肿大、男性乳腺发育等。肝功能中转氨酶与胆红素可表现为持续异常,此外乙肝病毒DNA定量也呈阳性。

人群对该病病毒普遍易感,主要的感染途径包括:

1.1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包括皮肤与黏膜微小创伤);

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较高,微量污染血进入到人体便会造成感染,如手术、注射、针刺、器官移植等均可能传播。

1.2性传播

和乙肝病毒阳性者产生无防护的性接触,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增高。 

1.3母婴垂直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于围产期,多是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产妇的血液与体液传播, HBeAg阳性、乙肝病毒DNA高水平母亲的新生儿较易出现母婴传播。随着乙型肝炎疫苗以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运用,母婴传播已有所减少。

2 疫苗有哪些作用?

乙肝疫苗是进行乙肝疾病预防的特殊药物。在接种疫苗后,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形成保护性抗体,此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中,若出现乙肝病毒,抗体则会起到作用,促进其清除,避免感染,同时不会损伤到肝脏,继而促进人体具备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以实现防范乙肝感染的目标。

3 哪些因素会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

对乙肝疫苗弱应答或无应答是影响部分个体免疫接种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对于其原因还没有完全阐明。有研究报道提出,乙肝疫苗接种弱应答或无应答是体内、外诸多因素一同影响的结果,与乙肝病毒变异、接种方法、疫苗本身及个体因素包括机体免疫水平、疾病等方面相关,另外激素滥用也可能会对疫苗无应答或弱应答造成影响。

3.1 个体因素

遗传因素利用特定的免疫应答机制对免疫应答反应进行影响,有分析表明,人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受HLA基因调控为主,HLA-DR3、HLA-DR7及T淋巴细胞缺陷都会引起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

在个体年龄上,对于低年龄组(如儿童),免疫效果伴随年龄增长而表现出增长趋势,但关于年龄超出一定阶段(如成人)的人员而言,抗体保护性阳转率伴随年龄增长可表现下调的态势,无(弱)应答率呈增长态势。

在体质指数中,超重、肥胖或体重偏轻等也可能是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有相关研究表示,体重是可能会对早产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影响。

3.2 疫苗因素

疫苗种类可能也和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相关。此外,有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研究发现,不同的乙肝疫苗诱导抗-HBs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呈现显著的差异。对于成人基础免疫,不同性别对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也存在区别。关于乙肝疫苗弱应答或无应答的影响因素还需通过更多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去评估。

3.3 接种因素

接种位置、途径、针次、人员操作方式不当(包括剂量、接种部位)等也可能和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低存在关联。

3.4 疾病及药物因素

恶性肿瘤、肾衰竭、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影响乙肝疫苗应答,有报道分析显示,免疫抑制剂应用、肠道蠕虫感染和是免疫不应答的两项重要因素。此外还有分析表示,乙肝隐性感染者是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倡对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实施HBV-DNA检测,以明确是否需要继续接种乙肝疫苗。

4 疫苗接种效果判断

接种疫苗后,若抗体(抗-HBs)大于10mIU/mL,则提示有保护效果。若低于10mIU/mL,则需要加强接种效果。

对大规模行乙肝疫苗的成人报道中显示,成人按时足量全程3针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1个月,可达到97.23%的总抗体保护性阳转率,无(弱)应答率达到2. 77 %,16-49岁人群无(弱)应答率低于年龄超出50岁的人群,年龄超出50岁男性无(弱)应答率达到5.02%。提示随着年龄增加,成人出现乙肝疫苗的无(弱)应答率为增长态势。

5 如何预防乙肝疫苗免疫失败

5.1增强母婴传播阻断率

阻断乙肝宫内传播对预防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失败有着一定作用。婚前检测乙肝感染情况,能够及时为易感者及其子代(特别是在新生儿阶段)接种乙肝疫苗,有助于预防乙肝病毒在家庭范围中进行水平传播,并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继而防止乙肝疫苗免疫失败。有报道表示,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主动-被动免疫是减少妊娠期母婴传播的有效方式,但仍存在乙肝病毒妊娠期母婴传播风险,特别是乙肝病毒DNA高病毒载量的孕妇。为此,妊娠期间需监测乙肝病毒DNA病毒载量以评估妊娠期母婴传播的风险,明确抗病毒治疗方案。

5.2 提高接种剂量及更换疫苗种类

对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适当增加免疫剂量可能可以提升抗体阳转率。有一项研究试验显示,高剂量乙肝疫苗的抗体阳转率以及抗体滴度均比低剂量疫苗良好。此外,有相关分析提出,关于初次接种3针且乙肝疫苗未发生免疫应答者,能够提高接种者的免疫频次,通过累积的原则促进接种者获得足够的抗体。

另外,有分析表示针对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失败者,可考虑重复接种或对疫苗种类进行更换;对初种低剂量疫苗低/无应答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接种剂量,而对于部分体质不良、反复感染的儿童,需结合具体病情联合使用免疫调节剂。

另外有研究表示,还可以通过免疫原性更强的疫苗完成接种,或是借助加用提高免疫应答的佐剂以实现目标。

5.3 免疫监测

对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耐受的人员实施免疫监测,促进免疫缺陷或免疫耐受状态消除,增强免疫成功率。有报道提出,为了加强免疫成功率,降低因免疫缺陷或免疫耐受所诱发的无应答、弱应答情况,对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耐受史(或家族史)的人群,在进行三针免疫后的1个月采血评估抗体,若抗体滴度处于保护值(10zu)以下时,需加强疫苗注射。对于持续暴露在乙肝病毒感染环境中的免疫缺陷者,应每年检测1次血清抗-HBs,同时积极加强免疫。此外,在接种疫苗后定期对乙肝两对半进行复查,一般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大多数人不会再去检查乙肝两对半,确认有无形成保护性抗体。那么可能会带来问题,受种者认为自身已存在保护性抗体,但实际上并没有,则受种者在与传染源接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乙肝病毒的感染风险。

5.4 提高全程接种率

乙肝疫苗接种是一项繁杂的系统性工作,非全程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无法实现充分的抗体滴度,较难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继而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因此对于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引起关注,积极进行婚前检查,并及时到有关医疗保健或卫生防疫部门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保障全程接种,增强免疫抗体滴度水平。

6 结语

综上所述,乙肝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但目前尚无特效药,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进一步预防和控制乙肝疾病的有效方式,通过增强母婴传播阻断率、提高全程接种率、免疫监测、提高接种剂量及更换疫苗种类等途径有助于预防乙肝疫苗接种失败。同时今后关于如何提高抗-HBs滴度、减少低/无应答率,还应该持续深入地分析乙肝病毒变异株流行病学、乙肝疫苗无/低应答机理、免疫持久性及免疫疗效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保障乙肝疫苗在防止乙肝病毒感染以及控制乙肝传播中实现较为良好的免疫效果,提高疫苗接种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