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 2

高频超声在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张莉燕 ,陈晔

无锡市锡山市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评估中应用高频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为本研究开展年限区间范围,纳入样本为84例于我院分娩并行产后检查产妇,依据分娩方式差异划分为剖宫产组(n=39)、阴道分娩组(n=45),全部产妇均行高频超声检查,测定屈曲及静息状态不同位点腹直肌间距、右侧平脐腹直肌厚度,分析具体测定结果。结果:84例产妇中68例产妇为产后腹直肌分离,静息及屈曲状态两组产妇腹直肌厚度、不同位点腹直肌间距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评估中采用高频超声临床价值突出,可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频超声;腹直肌分离;应用价值

腹直肌分离主要指多种后天因素所致腹直肌沿肌肉长轴区域产生分离,腹白线厚度降低且显著拉伸,导致平行排列腹直肌产生异常分离[1]。腹直肌分离核心病理特腹直肌间距增加,部分患者伴有腹壁肌肉松弛,可影响女性形体美观度,并可导致腰背部疼痛及多项生理功能异常,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方案评估腹直肌分离,进而确定针对性治疗干预措施[2]。本研究总结分析我院产妇各项基线临床资料,评估并分析高频超声应用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为本研究开展年限区间范围,纳入样本为84例于我院分娩并行产后检查产妇,依据分娩方式差异划分为剖宫产组(n=39)、阴道分娩组(n=45),全部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无躯干畸形及腹部手术史,且同意参与研究。汇总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剖宫产组年龄区间22-35岁,平均(28.66±3.01)岁,阴道分娩组年龄区间24-36岁,平均(29.02±3.15)岁,基线资料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全部产妇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利用我院超声诊断仪实施检查,探头频率设定为4.0-14.0MHz,选择肌骨超声条件。医师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充分暴露剑突下至耻骨联合腹部区域。探头表面涂抹适量耦合剂,与皮肤组织紧密接触,扫描腹直肌区域,双侧低回声腹直肌内侧缘与前后肌腱鞘中线交汇产生的高回声线状腹部白线即为腹直肌间距,测定单侧腹直肌低回声梭形外侧缘上下间距即为腹直肌厚度。

静息状态测量需将指导产妇膝关节弯曲90°,双脚平放,坐骨与脚跟部位对齐,呼气末标记5个位点,包括脐上、脐下3cm及脐上缘、脐下缘、腹部正中脐上4.5cm,利用超声探头实施横切面扫描,测定平脐右侧腹直肌厚度及不同位点双侧腹直肌内缘间距。屈曲状态测量需指导患者仰卧并行腹式呼吸,呼吸过程中将肩部与头部抬起,诱导收缩腹直肌,使膝关节与指尖接触,上身与床面成角40°,维持此动作3s,测定平脐右侧腹直肌厚度与脐上缘、脐下缘双侧腹直肌内缘间距。

1.3评价标准

腹直肌间距超2cm可诊断为腹直肌分离,对比两组静息及屈曲状态两组产妇腹直肌厚度、不同位点腹直肌间距。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84例产妇中68例产妇为产后腹直肌分离,静息及屈曲状态两组产妇腹直肌厚度、不同位点腹直肌间距差异显著(P<0.05)。

表1 对比静息及屈曲状态两组产妇腹直肌厚度(±s,cm)

组别

静息状态

屈曲状态

阴道分娩组(n=45)

0.75±0.11

1.12±0.24

剖宫产组(n=39)

0.62±0.09

0.92±0.21

t值

5.870

4.034

P值

0.000

0.000

续表 对比静息及屈曲状态两组产妇不同位点腹直肌间距(±s,cm)

组别

屈曲状态

静息状态

脐上缘

脐下缘

脐上3cm

脐下3cm

脐上缘

脐下缘

腹部正中脐上4.5cm

阴道分娩组(n=45)

2.09±0.24

1.65±0.82

2.02±0.42

0.55±0.18

2.61±0.45

2.08±0.94

1.61±0.25

剖宫产组(n=39)

2.27±0.25

1.99±0.66

2.29±0.44

1.02±0.16

2.98±0.62

2.77±1.25

1.79±0.38

t值

3.362

2.071

2.874

12.561

3.158

2.881

2.595

P值

0.001

0.041

0.005

0.000

0.002

0.005

0.011

3、讨论

女性妊娠期子宫体积增加,激素水平显著变化,腹部肌肉变形,随妊娠时间延长,腹直肌肌力逐步减弱,并产生被动状态拉伸,腹白线位置产生双侧腹直肌分离,胎儿娩出后腹部肌肉持续松弛,继而导致腹直肌分离症[3]

高频超声应用于产后腹直肌分离评估中主要优势为检测过程完全无辐射,可重复性良好,操作简便,检测费用等。利用高频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腹部白线、肌腱膜、肌肉等细微解剖结构,便于医师清晰观察腹壁解剖结构,继而评估是否存在腹直肌分离及腹壁疝。本研究中将腹直肌分离评估标准设定为腹直肌间距超2cm,利用高频超声可准确测定不同分娩方式产妇腹直肌间距,进而实现腹直肌分离的准确诊断

[4]。另外,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可显示脐上缘及脐下缘等不同位点腹直肌形态,可为产后盆底与腹直肌修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总结并分析本研究中的数据内容,静息及屈曲状态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妇腹直肌厚度、不同位点腹直肌间距差异显著,可认为高频超声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价值突出。

综上分析可知,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评估中采用高频超声临床价值突出,可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文花,王彩芳,骆爱萍, 等.腹直肌分离锻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9):184-186.

[2]陈晔,白伟伟,项达军, 等.超声检测诊断孕产妇腹直肌分离的临床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9(2):200-203.

[3]邵黎阳,王睿丽,赵琼蕊, 等.超声测量中原地区汉族无孕产史正常孕龄期女性腹直肌间距正常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0,29(11):987-991.

[4]姚筱,龙宏杰,曾庆义, 等.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9,19(10):77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