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进展

金兰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延吉133000

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主要是采用生物组织制成人工生物瓣膜或合成材料制成机械瓣膜的替换手术,该方法是治疗后天及先天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接受手术后,需要对机体进行置管,涉及的管道较多,且手术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同时患者的病情存在较快的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患者术后积极地开展护理是提高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多个护理角度分析,了解具体护理方式,以期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保障。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护理;进展

引言:心脏瓣膜病变发生后,患者的心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功能不全的表现,临床中常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且获得的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且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机体恢复,同时患者接受手术后进行合理的用药,需要伴随终身[1]。如今医学水平的提高,在临床中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越来越完善,术后积极地开展护理工作,对手术治疗成功率的提高有着良好作用,可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对患者的康复有着良好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相关护理措施,作出如下综述。

1 术后呼吸系统的观察和护理

1.1呼吸机的合理应用

在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呼吸给予辅助,采用呼吸机完成,以此避免患者自主呼吸耗氧量的增加,使患者的心肌得到保护,促进缺氧状态得到改善。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氧情况,并了解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进行血气指标的分析,并保证呼吸机能够正常的运行。

1.2呼吸道护理

患者接受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低患者呼吸道进行护理,清理分泌物,促进呼吸通畅,采用低流量吸氧的方法进行干预,定期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变更,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患者的护理,从而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并叩背协助完成排痰,若患者体质较弱,则采用导管吸痰的方法。

1.3对拔管插管指证进行严格把控

气管插管的患者早期拔管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相关指标,同时机体痛苦可得到缓解,且避免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术后呼吸道护理的过程中,要合理地把控呼吸机停机时间。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循环功能的稳定性进行保持,其次,患者术后的机体代谢系统要保证不会出现紊乱严重的现象。再次,机械通气的病理情况稳定性良好,且基本恢复,则需要及时停机拔管,以免患者对呼吸机产生依赖。

1.4加强动脉血氧分压的监测

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如果存在室性心律失常,就会对动脉血氧分压造成影响,所以护理期间需要注重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定期对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气相关指标的检查,同时对相关结果进行记录,并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

2 术后循环系统的观察和护理

2.1观察心率及相关护理

通常情况下,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且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后,受到创伤加之护理不当的影响,极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律情况见密切的关注,全面地进行心律监测,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根据医嘱完成相关处理,以此保证患者的安全。

2.2术后呼吸功能的支持

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想要保证其心肺功能正常,采用机械通气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不仅能够促进患者麻醉苏醒,还能够使术后心肺功能得到积极的改善,患者的心脏做工可有效减轻,同时机体耗氧量下降。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动脉血气进行抽查并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2]。对患者早期进行拔管,能够促进患者机体痛苦的减少,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同时患者的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也可得到降低,而且还可减少患者服用利尿剂以及升压药的剂量。

2.3术后科学用药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要对其情况进行分析,依据实际状况,合理地使用镇痛和镇静药物,使患者的状态更加安静,避免耗氧量的增加,同时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

2.4对血容量进行维持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的渗血量、左房压以及中心静脉压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补充,以此保持中心静脉压的稳定性。

2.5引流管护理

患者接受手术后,会在心包和胸骨后各留置一条引流管,需要护理人员对引流液的状态进行详细监测,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管道堵塞的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进行密切关注,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同时做好抗感染和抗凝治疗的向护理。

3 讨论

综上所述,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其心功能可得到明显的改善,且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由于手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大,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各方面的护理和监测,依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宇欣,李妮,陈渝诚,缪少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抗血栓用药指导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2020,15(01):140-143.

[2]李梦圆,蒋秋焕. 成人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2019,17(26):3229-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