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小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徐丽萍

全椒县第六中学 安徽 滁州 2395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政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质量的思政教育能为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提供帮助,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语文学科承载着传承文化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思政教育的质量,应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从而实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具备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考虑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引言

培育良好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其求知欲、模仿力强,记忆力也强,因此对亲身所见、所闻、所感、所做的事情都会记忆深刻,在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思政渗透则显得尤为重要和更为迫切。语文学科成为“教书”与“育人”比较鲜明的有效载体,通过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以及丰富的思政元素,践行思政教育理念,引领学生在吸收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其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领,潜移默化渗透爱国、环保、助人、劳动等道德教育,帮助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1 小学语文课程思政的价值

小学语文课程是实施思政课程的有效载体。小学语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以课程目标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重要媒介,以教学过程为主要手段,以教学评价为反馈手段。“新课标”要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现出浓厚的课程思政思想;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以统编教材选编篇目为主,其中诸多篇目都饱含着爱国之情、集体主义等,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发现规律,最终实现思维发展与情感升华,能够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已将课上所学内化为自身知识储备与自身的观念和行动,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必要反馈。

2 小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2.1 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渗透。首先,教师要提高创新意识,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调整传统教学计划,既能保证教学计划的合理实施,又能合理创新课堂教学,在教学工作中与学生深入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深挖课文的主题思想,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思政教育。最后,教师应将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注重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多角度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深入体验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情操。

2.2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进入课堂时不会头脑空空,知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将知识转移到学生头脑中的过程,而是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积极建构意义的过程。这让教师们认识到,肤浅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奏效,只有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才能实现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以生动、易懂见长,符合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方式,切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极易为他们接受。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又要把握好适时适量的原则。适时原则即为在展示信息化思政资源时要找准恰当的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起学生自身的经验。适量原则即为信息化思政资源不可使用过多。过多的声音、色彩刺激,会令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干扰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专注力,学生的大脑总是忙于接受信息,缺乏深度思考,最终会导致适得其反。自古以来,我国在语文教学中讲究“品味”和“揣摩”的读书方法,比如朱熹读书法中就有“熟读精思”“虚心涵咏”这两条原则。不管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发达,都不可能颠覆那些前辈流传下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语文教师切莫让信息化教学手段喧宾夺主。

2.3 拓展语文学习路径

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需要有效拓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设计一些学生可以接受的小型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应始终以道德建设、育人为方向和最终目标。过去,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为它没有有效拓展学习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很难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路径上遇到的问题。现阶段,由于一些家长的溺爱和骄纵,许多小学生养成了不愿意劳动、不会劳动以及不珍惜劳动成果的坏习惯,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进一步渗透思政教育。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囊括了许多与劳动有关的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优化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劳动教育的有关内容,从而促进思政教育的落实。与此同时,在完成劳动教育课题的讲述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小型劳动实践,如种植花草和小树、打扫教室等,让学生加入其中,使其能切实地感受劳动的意义。在完成劳动实践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记录劳动的过程以及在劳动中收获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4 通过抓住关键字词渗透思政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叙事风格,其中也包含着不同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猜测和品尝课文中的关键词,以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品味课文的深刻含义,找出课文的核心,触摸课文的思想脉络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渗透。另外,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思政的渗透。结合一些文本,可以通过舞台剧的改编,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深刻的体验,使学生在角色的表演中感悟角色,同时真切地体会文本的思想内涵。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具有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学生正处在喜欢、模仿、崇拜偶像的生长时期,文本之中的那些充满了正义感、顽强、勇敢、正直的优秀人物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生认识到雷锋同志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要学习雷锋的什么才能真正地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怎样学习雷锋?意味着要从小事小节开始,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人物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自觉地效仿英雄,模仿优秀人物,在一言一行中践行所学。

结束语

总之,新时代教育应以“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知识教学的高度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注重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注重课堂评价,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健,石婧枫.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的策略[J].学周刊,2019(28).

[2] 查正琴,查正权.课程思政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20(4):83-84.

[3] 王学俭,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