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与女性激素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与女性激素相关性分析

陈桂萍

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与女性激素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均选自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本院在职的围绝经期医务人员中,共200名,根据改良Kupperman评分结果进行分组,焦虑抑郁组(总评分>15分)88名,正常组(总评分≤15分)112名,完成以上两组医务人员的血清性激素检测工作,并且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焦虑抑郁组医务人员的促卵泡生长激素(FSH)和促性腺激素(LH)和正常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焦虑抑郁组医务人员的雌二醇(E2)明显高于正常组,睾酮(T)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同女性激素水平之间有密切关联,尤其是E2水平异常提升,T水平下降,均可影响情绪状态,且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

【关键词】: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血清性激素

围绝经期焦虑症状指的是女性于围绝经期不间断表现出无明确原因的焦虑、恐惧等表现,且通常伴随植物神经症状、运动性不安等表现;围绝经期抑郁症状即为处于围绝经期女性,有心境低落、忧郁等表现[1]。临床相关统计表明[2],围绝经期女性发生焦虑抑郁症状的风险显著较正常年龄女性高。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加之特殊身体状态的影响,因此抑郁及焦虑症状发生风险极高。本文主要就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同女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联展开分析,详细内容如下文所阐述。

1资料方法

1.1资料

本文抽选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职的围绝经期医务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共选取200名,所有观察对象均应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评估是否有焦虑和抑郁症状存在,15分为临界值,无焦虑抑郁症状为正常组,共112名,存在焦虑抑郁症状为焦虑抑郁组,共88名。

正常组:年龄范围:年龄最大值为53岁,年龄最小值为45岁,年龄均值(52.79±3.34)岁;依据职业,医生50名,护士62名;依据婚姻状况,已婚84例,离异未婚3例,离异再婚25例;依据文化程度,大专、本科和硕士例数分别为37例、42例和33例。

焦虑抑郁组:年龄范围:年龄最大值为55岁,年龄最小值为43岁,年龄均值(52.82±3.29)岁;依据职业,医生和护士例数分别为45例和43例;依据婚姻状况,已婚、离异未婚和离异再婚例数分别为66例、2例和20例;依据文化程度,大专占29例,本科占33例,硕士或以上26例。

两组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资料数据相比较,P>0.05。

入选标准:年龄在40-55岁,本院在职在岗医务人员;有月经或者停经时间在1年内的医务人员;近三个月无激素类药物使用史的医务人员;对研究知情者。

排除标准:疑似精神病者;已经确定有抑郁症、躁郁症或精神分裂症存在者;无意愿纳入研究者。

1.2方法

两组围绝经期医务人员均给予血清性激素检测,采集8ml晨间空腹静脉血待检,经离心以后取血清检测,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性腺激素(LH)、雌二醇(E2)以及睾酮(T)水平均应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FSH、LH、E2和T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相关观察指标数据经过分析及汇总以后录入至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计量资料应用均数差()表示,数据比对经t检验;用“%”代表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数据之间的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焦虑抑郁组医务人员的E2水平和正常组医务人员相比,明显更高,其T水平则明显较正常组低,P<0.05;焦虑抑郁组医务人员的FSH水平和LH水平同正常组相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

详细结果如表1所述:

表1:对比两组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血清性激素指标水平

组别

LH(mIU/L)

E2(pmol/L)

T(ng/ml)

FSH(mIU/L)

正常组(n=112)

19.14±2.85

24.98±3.83

2.41±0.19

21.43±2.46

焦虑抑郁组(n=88)

19.02±2.91

55.06±4.74

0.57±0.14

21.61±2.54

t

0.293

49.639

76.047

0.506

P

0.770

0.001

0.001

0.613

3讨论

焦虑抑郁属于临床中发病率极高的精神类疾病,心慌、紧张、情绪波动大等均为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可能影响睡眠质量、身心健康以及精神状态等,为此需要充分重视围绝经期女性的心理情绪状态[3]。目前我国医患关系仍处于较为紧张的阶段,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均较大,心理负担较重,而围绝经期医务人员处于较为特殊的生理期,其受身心状态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影响,因此难以适应系列心理问题,极易有心理情绪障碍相关症状出现,对其工作和生活均存在不良影响,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重视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

[4]

E2属于类固醇激素之一,主要分泌途径为黄体、卵巢滤泡以及妊娠时的胎盘,属于具有极强生物活性的雌激素。若E2水平发生改变,可能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降解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体的神经功能,改变血管舒缩,最终导致情绪波动[5]。T主要分泌于女性卵巢或男性睾丸中,相关研究指出,睾酮水平下降人群更容易出现疲倦以及焦虑等症状,为此有学者认为该指标水平可影响情绪的稳定性[6]

研究中,焦虑抑郁组医务人员的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T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提示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症状同性激素水平之间有密切关联,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定期检测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结合其相关表现,分析是否有焦虑抑郁症状存在。围绝经期医务人员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并非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通常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且多数医务人员经过系统的心理干预以及顺利度过围绝经期以后可完全康复;针对确诊为焦虑症或抑郁症的医务人员,不仅需要为其提供心理咨询,还需配合应用抗焦虑和抗抑郁药。

总而言之,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与女性激素水平之间有密切关联,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保健工作,开通员工心理门诊服务,同时通过规律作息时间、正常饮食、适量运动锻炼等方式,促进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状态,必要情况下可结合指标水平,应用药物进行调节。

参考文献:

[1] 张慧,周青. 百合地黄汤联合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3):405-409.

[2] 陆洋. 常规保健联合性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激素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9):131-133.

[3] 纪晓雯,汪可强,王卫华. 围绝经期睡眠反应性与睡眠、情绪、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0):179-183.

[4] 张达明,宋志娇.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不同治疗方式与血清性激素5-羟色胺水平的关系[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338-2340.

[5] 徐颖,黄微珍,杨洋,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针刺治疗疗效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J]. 上海针灸杂志,2020,39(4):420-425.

[6] 李庆节,陈素春,王汝琴. 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5):886-888.

龙岩市科技计划项目:女性医护人员围绝经期症状干预及随访研究

项目编号:2021LYF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