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经筋挑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4

壮医经筋挑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倪李鑫1,梁英业2,农章嵩3,杨培培3,王开龙3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广西 南宁 530023;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目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察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取患肢上的筋结点施以壮医经筋挑刺,每周挑刺1次,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等评分指数的变化。结果:在治疗3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8%(P<0.05);两组MAS、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壮医经筋挑刺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要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P<0.05)。结论:在施以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改善中风后偏瘫痉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MAS、CSI评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 Objective :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Zhuang medicine meridian sinew prick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hemiplegia spasm. Methods : 50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spasm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 25 cases ) and the control group ( 25 cases ).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Zhuang medicine meridian tendon pricking on the affected limb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once a week for three weeks. The changes of scores such as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 MAS ) and clinical spasm index ( CSI )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2 %,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8 % ( P < 0.05 ). The MAS and CSI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acupuncture therapy combin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singl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 P < 0.05 ). Conclusion :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Zhuang medicine meridian sinew pricking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S and CSI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spasm after stroke,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关键词:壮医经筋挑刺;康复训练;中风偏瘫痉挛;

Key words:Zhuang medicine Jingjin prick;rehabilitation training;stroke hemiplegia spasm;

研究表明中风已然成为引起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而中风后偏瘫痉挛在中风患者中具有42.6%的发生率,是中风患者较为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2]。中风偏瘫痉挛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疼痛、肢体僵硬、肌肉萎缩等症状的出现,导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限制着运动功能从而无法很好的完成日常活动,而运动功能的失调加重了痉挛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同时中风患者往往有着消极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中风患者的痉挛程度容易随着患病时间的加长而加重,极大的影响着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预后。目前对于中风偏瘫痉挛治疗临床上大多采用康复治疗与其他疗法的联合治疗,而壮医经筋挑刺疗法作为壮医特色疗法在治疗本病上鲜有研究,故本文通过观察壮医经筋挑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患者中选取5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4~89岁。将50例患者随机编号为1-50号,将随机数字放入密封、不透光的信封中,患者随机领取信封,随机数字尾号为奇数者为治疗组,随机数字尾号为偶数者为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39~84(64.52±12.278)岁,病程3~57(22.71±11.269)天。治疗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4~89(62.76±17.996)岁,病程6~46(21.63±7.585)天。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背景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梗塞)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中中风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症见: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有关诊断标准;

(2)年龄24~89岁;

(3)生命体征平稳,尚未接受康复治疗者;

(4)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意识不清、交流障碍等不能配合者;

(2)合并精神疾病患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3)中风前存在直接影响运动功能的疾病;

(4)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

(5)过敏体质或对针具、挑刺畏惧者;

(6)妊娠、哺乳期女性。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患者依从性差,未能完成相关治疗者;

(2)资料不全,无法分析结果者;

(3)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4)试验期间主动要求退出试验者;

(5)试验期间使用其他药物或接受其他疗法者;

(6)因病情变化需采取紧急措施者。

1.6 治疗方法

(1)对照组:两组患者针对基础疾病均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①抗痉挛的良肢位摆放,包括患者在床上、轮椅上都要保持正确体位。②运动疗法,包括患侧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拮抗肌肌力训练、痉挛肌群的牵伸、坐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患侧肢体运动控制训练和神经促进技术等。③石墨烯光波能量房疗法:采用石墨烯光波进行照射理疗,每次20min。

(2)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操作:嘱患者充分暴露患肢,运用壮医经筋查灶手法查找筋结点(即龙路、火路的阳性反应点),选出3~5个筋结点作为施术部位,先用生姜片涂擦3~5下后,严格消毒皮肤,术者左手绷紧施术部位周围的皮肤,右手持三棱针快速刺入随即挑断少许纤维,可有少量出血;出针后以少许茶油涂抹局部,用大拇指每穴按摩约10s,在用创可贴敷盖出血点。每周挑刺1次,治疗3周。

1.7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7.1观察指标

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上下肢肢体痉挛状态,把痉挛程度分成0级、1级、1+级、2级、3级、4级这六个级别,分别记为5、4、3、2、1、0分,分数越低表示肢体痉挛程度越严重[5]

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从腱反射、肌张力及阵挛3个方面对治疗前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进行评定,其评分最低0分,最高16分。0—9分: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5]

1.7.2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制定的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

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显效:疗效指数为70%~90%,体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疗效指数为30%~70%,体征、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疗效指数为<30%,,体征、临床症状无变化。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

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根据秩和检验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5

2

15

8

68%

治疗组

25

6

17

2

92%

(注:1)与对照组对比,Z=-2.345,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CSI评分比较

治疗3周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MAS、CSI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S、CSI评分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MAS评分较对照组高,CS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表明两组疗法均能有效抑制痉挛程度,改善痉挛状态,壮医经筋挑刺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要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AS、CSI评分

组别

N

MAS评分

CSI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5

0.96±0.889

2.32±1.4751)

14.64±1.075

11.00±3.1623)

治疗组

25

1.12±0.881

3.28±1.4001)2)

14.64±1.114

8.56±3.9593)4)

注: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t=-2.360,P<0.05;3)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4)与对照组比较,t=2.407,P<0.05;

3 讨论

中风偏瘫痉挛是中风后患者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因其发病机率高、治疗效果差、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大一直以来是中风患者治疗的核心和难点[6]。而单一的康复治疗、西药治疗以及针刺等传统中医疗法已无法满足临床需要,于是越来越多的联合治疗被应用于临床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7-9]。不少学者从经筋理论出发,采用经筋疗法治疗中风痉挛均取得一定的疗效[10、11],而壮医经筋挑刺疗法作为壮医特色的经筋疗法在临床上一直缺乏其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相关研究,同时针对中风偏瘫痉挛后的康复训练也逐渐成为临床医生常用的选择,故本研究通过观察壮医经筋挑刺疗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验证和参考。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康复治疗还是加用壮医经筋挑刺疗法的联合治疗均可以改善MAS、CSI的评分,减弱肌张力、减少阵挛次数。二者相比较而言,壮医经筋挑刺疗法的联合治疗在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相关评价痉挛程度指数上都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由此可知,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壮医经筋挑刺疗法可以有效的改善中风患者偏瘫痉挛的程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其临床疗效要优于单一的康复治疗。

中风偏瘫痉挛归属于中医“经筋病、痉证”等范畴,认为本病主要由外邪侵袭,加之正体虚弱,内生寒热痰浊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脉肌肉关节失于濡养,从而出现肢体痉挛拘急疼痛[12]。而经筋病的发病基础主要在于经筋组织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即痉挛、挛缩、粘连等,这些病理变化后的产物逐渐积聚形成“筋结病灶”,由此可知这些“筋结病灶”就是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关键[13]

壮医把“筋”称作“伊”,广义上把经筋解释为火路。火路在壮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血液以及营养物质运行全身的重要通道,通过“巧坞”(大脑)调节以网状结构联系全身脏腑官窍、四肢百骸。壮医经筋学说认为当筋结出现时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火路的运行传导,继而出现气血运行失常,经筋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痉挛的发生。因此壮医经筋学说认为经筋的生理常态应表现为肌肉松解滑利,而筋结即横络卡压经脉就是经筋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解结松筋为法。基于此,本文提出采用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通过壮医特有的经筋查灶手法寻找出“筋结病灶”,在施以挑刺法挑断肌肉纤维、筋结松解、卡压解除,使得肌肉恢复滑利的生理状态;同时少量出血使得致痛物质随之排出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有效的缓解疼痛;最后涂抹茶油施以按摩,使得局部气血运行顺畅,经筋得以濡养,加快了痉挛的恢复[14]。同时康复治疗中,抗痉挛的良肢位摆放和运动疗法都是针对痉挛的对症治疗,加之施以石墨烯光波能量房疗法促进血液循环、降低牵张反射,达到温通气血,补益阳气的作用,都对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疗效确切,且具有治疗频率低、治疗时间短等优势。本研究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样本量少、随访时间短、疗效评价指标少等问题,仍需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该疗法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1]Zhou MG, Wang HD, Zeng XY, et al.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 Lancet,2019, 394(10204):1145-1158.

[2]Urban PP, Wolf T, Uebele M, et al. Occurence and clinical predictors of spasticity after ischemic stroke[J]. Stroke, 2010, 41(9): 2016-2020.

[3].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06):60-61.

[4].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01):55-56.

[5]李瑞青,任亚锋,吴明莉,史景,王慧灵,湾明月,冯晓东.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评定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06):742-745.

[6]Javed K,Lui F.Neuroanatomy,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J].2019.

[7]仝敬月,杜慧萍,李瑞国,赵胜杰,靳新悦,游月,王翌琼.筋骨三针疗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03):30-33.

[8]瞿超,李泽云,易珊珊,林健.经筋刺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系统评价[J].湖南中医杂志,2022,38(03):98-102.

[9]马艾峰,邢勇胜.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电生理指标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03):213-218.

[10]商志浩,范郁山,乔赟,芮靖琳.近10年经筋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7):167-171.

[11]孙冰,蒋佳,马雁鸿,文钱,娄必丹.运用经筋理论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03):166-168.

[12]谢乐,伍大华,曹思佳,彭舟.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因病机及治法[J].中医学报,2019,34(09):1850-1854.

[13]杜怀锋,贾成文,鱼富丽.浅析贾成文教授从经筋皮部治疗肩痹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80-1283.

[14]梁冬媚,韦英才,蓝毓营,许宗迪,莫雯智.基于壮医经筋理论诊治硬瘫症[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09):7-10.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Zhuang medicine meridian sinew pricking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hemiplegia spasm

[基金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18126085);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倪李鑫(1996.11-),男,浙江永康,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针灸学理论及临床应用的研究,Tel:13077786818, E-mail:867489137@qq.com,通讯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3号广西中医药大学仙葫校区。

▲通讯作者:王开龙(1977.03-),男,湖南株洲,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推拿的镇痛机理与临床研究,Tel:13707884976,E-mail:007wkl@163.com,通讯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仙葫大道327号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