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学生内心,以爱感化学生——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走入学生内心,以爱感化学生——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李丽英

清远市阳山县阳城镇雷公坑小学    513100

摘要:德育即指教师针对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诸多方面所展开的教育活动,德育与知识的教学内容传授相比而言,更关注学生的生活素养、人格品质,推动学生高尚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将引导学生认知德育重要性作为起点,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渗透德育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师;德育教育;德育工作

康有为先生曾说,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现代社会也有越来越多的用人企业将德作为选择人才的首要标准,并认为德行与才华相比,前者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应注重智育,还应高度关注德育。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教师应在其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而为获得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应走入学生内心,以耐心与关爱感化学生,推动学生良好德育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德育素养,为学生能够在社会中获得长足发展打下基础。

一、彼此尊重,关爱学生

现阶段教育背景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满足师生双方心理需求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不能形成自身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意识,也不可对学优生、学困生、中等生区别对待,应将学生视作独立的个体,不可要求学生必须依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而是在教学实践中要构建一种互关互爱、互相尊重的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从思维、方式、行为、言语等多个方面对学生予以高度尊重,愿意聆听学生的见解、想法。针对学生的错误之处,教师应以良好的教育态度解决这一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受尊重的前提下,理性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比如在某次期中考试时,突然发现班级中的两名同学不见了,随即打电话给班主任,班主任告诉我,小超由于和同桌产生一点不愉快而打起来了,同学道歉也不行,让他先回去考试也不愿意,说自己被欺负的事情都没有处理好,读书没有用。听到这件事后,我先聆听了小超对于这件事情的内心想法,并与另一位同学沟通,最后二人达成和解,小超开心的回到班级继续考试。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教师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强加给小超个人看法,而是聆听学生内心意见,再逐步处理事情,最终获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其次,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予以关注,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使得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如何关爱他人。最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对学生予以充分的信任,敢于将任务事情放心交给学生处理,在实施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并在事情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自豪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收获自信与安全感,还可为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天赋能力提供平台、机会,学生只有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才能真正会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德育课堂,树立德育观

德育教育实际上是指针对学生美德、品德等方面展开的教育活动,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言发挥的重要作用,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除学校所开设专门课程之外,还需要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思想。分析小学生思想正处于较为单纯的阶段,尚不具备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与道德标准,所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判断标准,形成是非观,在学生思想面临矛盾、出现问题时,教师需与学生加强交流,通过定期开展德育课堂的方式推动学生成长。比如,学生与授课教师产生冲突且学生情绪波动时将会产生过激行为,身为教师在发现这种问题时不能够急于指责学生,而是应先对为何发生冲突形成了解,教师应在了解整件事情的原委之后,再做出判断并进行调节。比如学生冒犯教师时,教师应向学生讲述尊师重道的观念,引导学生向教师道歉,同时还有与任课教师交流,避免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教师可利用德育课堂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又如教师在处理同桌与小超间不愉快的这件事情中,小超认为教师处理态度不够认真,敷衍了事,甚至萌发读书无用,遇到这种事情也不能得到妥善处理的观点。针对这一事件,教师自身应先进行反思,了解自身在这件事情处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再与小超展开耐心的沟通。教师认识到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并未尊重小超的个人意愿,只是以自己的判定便解决了这件事。所以小超会产生不满,而教师通过与小超的耐心沟通,能够了解到小超对于这件事情的真实诉求,再与同桌沟通,二人最终达成和解,小超在这过程中也对于教师产生了更多的信任,对于教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也会积极的完成,小超也能够形成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观念。

、挖掘潜能,渗透德育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潜能,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发挥潜能,促使学生能够对于自我价值形成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在这过程中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生活自信心,学生也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勇气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仍以小超这名同学为例,上次的问题解决后,我发现小超存在固执己见的、不愿与人沟通的缺点。正好学校这时要进行体操比赛,选择领操员,我留意到小超的动作非常标准,于是便向班主任建议,可以选小超作为领操员,小超最开始是不愿意的。后来班主任说,我和李老师观察了许久,认为你的动作是班里做的最标准的,有军人风范,希望你能够带领我们班的同学把动作做的标准,获得好成绩。小超在体操练习过程中,对于其他同学的求助热心地帮助其解决。小超在我与班主任的鼓励下,一点点的改变,在遇到事情也会主动的与教师交流,能够聆听他人的想法不再固执己见,在这过程中,小超也收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后续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还可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课改持续推进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应关注学生智育,还应强调学生德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须考虑学生接受特点、认知能力,设计科学可行的德育渗透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开雄.教育即唤醒——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的策略[J].家长,2022(08):40-42.

[2]钱琪瑶.探讨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J].考试周刊,2019(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