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的多样化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的多样化教学策略

刘日森

广东省廉江市第九小学 广东湛江 524400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阅读教学的编写,特别注重践行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丰富阅读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策略  多样化

“部编版教材”的全面使用及“双减”政策的具体实施,又掀起了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潮。为适应新教材的新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同时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策略,让自己在课堂上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扎实、快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阅读吸收效果。

一、运用拓展(延伸)模式开展海量阅读教学。

拓展(延伸)阅读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授完一课后,就增加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或名著作品,让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有计划地拓展阅读。这种“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体系,目的和作用是通过扩大阅读量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了有效发挥拓展(延伸)教学模式的优势,要求教师贯彻“自主性学习”理念,科学整合阅读教材,并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猴王出世》这一课中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猴子形象,堪称经典。而这一课正是选自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整部小说充满神话色彩,故事内容精彩,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迥异,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可供延伸阅读。于是,我在《猴王出世》的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经典,向他们推荐了《西游记》这部名著。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学生在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时,既能加深他们对经典人物的认识,全面了解名著内容,又能培养他们的良好阅读习惯和课外阅读兴趣,读课文犹如读故事。

 二、运用“板块式教学”模式开展系统阅读教学。

“板块式教学”理念是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出的,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把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从不同角度有序地以“板块式”呈现出来。我们深知教师的“教”不是单纯的授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去学,授“渔”大于授“鱼”。因此我认为,开放灵活的“板块式教学”必然取代以往呆板的“线条式教学”是必然趋势。“板块式教学”要求教师贯彻“面向全体”的理念,精心研读教材,并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从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理解能力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去设置板块,并把课文的教学内容合理、有序地安排进各个教学板块,然后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材施教,从而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父爱之舟》时,我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巧妙地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板块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识字和感悟文本能力。板块二:再读课文,概括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板块三:精读课文,感悟父爱。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会父亲的爱。板块四:总结写法,读写结合。目的在于深化读的成果,训练写的能力,学以致用。

三、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开展个性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文字或者符号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语言表达、中心思想或情感联想记录在课文段落旁边留白处的教学法。它摒弃了传统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弊瑞,符合阅读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实现了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其中融入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默读时,边读边把重点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在旁边做了批注。巡视时,我惊奇地发现:学生A读到“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句话后,立刻画上了横线并在旁边写上了“来势汹汹”这个词,简单的一个词就能把极其恶劣的天气环境氛围烘托了出来,为下文的洪灾到来做好了铺垫。学生B在“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句话旁边写上了“恐怖”两个字,然后加上一个惊叹号。这个叹号恰好是对一种紧张的,让人害怕气氛的控诉!就这样,字不用多,一个词,一个符号就表达一种思想。学生C读到“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句话后写道:“窒息得让人看到了死亡!”这是多么真实和深刻的领悟啊……以“批注式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教学,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学会学习”的理念,打破“逐段分析”的传统模式,真正落实了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的“探究式”教学要求。结果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运用切入点开展练能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切入点”就是“人”与“文”的首次对接,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能促使学生“更快、更深、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课文大意。语文教师在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基础之上,贯彻“少教多学”的理念,把阅读课堂交还学生,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力保障。长期以来,有的教师总认为只有将课文每一部分都讲完才算完整,否则会因为考点覆盖不全而导致学生考试失利。这是受传统“教懂”思维的束缚。一篇长文章,处处都去讲,处处都用力,结果必然是教师蜻蜓点水,学生一知半解,根本谈不上“练能”。因此,一定要“长文短教”、大胆取舍。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后,教师只管切入到文章的某一个点上,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即可。那么,这个“点”在哪呢?其实“点”就在文章中,如:新颖的文章题目文眼、蕴含文章中心的关键词句、能结合语境进行识字训练的片段、能进行写作方法训练的片段、能感悟人物品质的片段、能进行口语训练的片段等。

例如,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时,因为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极强,我便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撇开了枯燥无味的分析,摒弃过去围绕课文内容“串讲、串问、串读”的常态教学模式,以课文中精彩的片段作为切入点,设计了“把感受最深的片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的教学环节,直接抓住“最动情”的语句指导学生朗读,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悟。其实这就是一个大的练能点,给了学生阅读思考和口语表达的最大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来朗读和感悟,最终“点连成线”,理解全文。结果就是:学生在自主阅读和表达中,就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科学整合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适当兼顾已学的知识,并融入一些新鲜的元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内外阅读,扎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霞.小学语文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18.

[2]梅素静.“1+X”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39-40+75.

[3]刘瑞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04+120.

[4]陈红叶.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