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中的历史  历史里的歌声

/ 2

歌声中的历史  历史里的歌声

沈红梅.,张益宁

湖州市第五中学 浙江湖州313000

刚正式出台不久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不同课程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贡献度。注重加强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用跨学科的思维培养学生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是这次课程方案修订重点之一。结合新课标这一新任务指导,笔者尝试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翻阅教材发现,在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第95页)课后活动中有一项活动为“从歌曲中感受历史”,笔者便打算以此为依托点展开探索。

音乐是时代的旋律,歌声是时代的象征,歌声中有历史,历史里有歌声。近现代的中国历史发展洪流中,哪怕在最艰难的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有《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在改革开放时期,有《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等等。歌声中的历史无比鲜活,历史里的歌声无比嘹亮。

音乐和歌声当然是有别于历史教材,但两者之间又可以相互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补充提效。从我国近代革命历程来看,从“五四运动”后期开始,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和动人歌声,如果将其与历史教学互相融合,学生不仅可以听到歌声中的历史,而且也可以更好理解和欣赏历史里的歌声。接下来笔者例举一二典型音乐作品,来看一看她们和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例一:《义勇军进行曲》歌声中的抗战洪流

《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该歌曲自1935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起,成为激励中国人民救亡抗争的巨大精神支柱,支撑着全民族的爱国行动。

19319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次日攻占沈阳,并相继占领东三省,随后华北亦告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1934-1935年开始拍摄电影《风云儿女》,来宣传讲述两位东北青年的抗战故事。当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的田汉用香烟盒包装纸为该电影写了一首长诗,很不容易才被带出监狱。诗歌的最后一节内容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当时的聂耳本来正打算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一首主题曲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后尽快将稿子寄回。几经艰难曲折的创作和修改,最终完成此歌的所有创作。

就歌曲特色而言,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也是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就歌曲影响而言,自1935年《风云儿女》的上映,《义勇军进行曲》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爱国人士和支持中国的国际友好人士在集会上、在游行中都演唱了该曲。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八百壮士孤军营内鼓舞士气的战歌之一。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官兵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外,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该曲并且在苏联、法国、捷克等地,《义勇军进行曲》被灌录成唱片并翻译成不同语言,歌名则大多翻译为《起来》(CHEE LAI)。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义勇军进行曲》在东南亚地区广为传唱。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1949101日,在开国大典上,该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中满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精神,也正因为如此,她在革命时和革命后一直传唱至今。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用更真挚的感情去唱好这首歌曲;在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的历史课上,更是可以唱响这首歌,让孩子在昂扬的歌声理解革命年代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和自信向前,感恩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励志投身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奋斗。

例二:改革开放中的歌声《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目,不仅唱出了邓小平的伟大决策领导,也唱出了中国不断发展的无限希望。1992年,该曲的词作者蒋开儒先生在报纸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被文中报道的深圳飞速发展的景象吸引,只身前往深圳并留在了当地工作,在这期间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该曲。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78年,“文革”刚刚过去,中国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党中央的决策直接决定中国的方向和道路。当时的国际关系也还很复杂,中国人民经过灾荒和“文革”的双重淘洗,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已经脆弱不堪。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国家领导集体在紧要关头做出了历史性的抉择:“改革开放”。这一举措将我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由此打开了一条强国富民的路,开启了中国人民自主创新的新篇章。由此,1979年的春天,邓小平同志首先在深圳勾勒了改革开放的蓝图。因为蒋开儒先生个人身世的背景,以及他对于邓小平的亲切、尊敬和感激之情,他在歌词中将邓小平称为“一位老人”。据说因为蒋开儒先生初到深圳时,深圳还是用铁丝网圈起来的,所以他便将开创深圳特区描绘为“画了一个圈”。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1979年一样,1992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次南巡,他充分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步子要迈大一些的重要指示,由此掀起了全国改革的大潮,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所以,1979年和1992年都是我国经济改革编年史上值得铭记的年份,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从此拉开了稳健快速发展的帷幕。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极大地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果说1949年是新中国的诞生,那么1979年的改革开放可称作是新中国的蜕变。此后的二十几年中国经济的腾飞,足以证明中国取得了让世界为之震惊、让国人为之惊叹的成就。所以,无论是在音乐教学中,还是历史课堂上,我们都可以选择在歌声中听见历史的声音,在历史的学习中感受歌曲的动人之处,如此两全,岂不美哉!

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在历史课堂中,历史老师更应该考虑选择优秀音乐载体、适当进行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较好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对学生发展也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沈红梅,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单位:湖州市第五中学
第二作者:张益宁,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单位:湖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