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于胸痛护理质量的优化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于胸痛护理质量的优化效果观察

王静 ,马志鹏通讯作者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心内科 山东省东营市 257034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山东省东营市 257034

【摘要】目的:探讨在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设置研究开始时间为20211月,而最终结束时间则为2022年1月,任意选取80例胸痛患者参与研究,将其依照就诊号码的单双属性进行分组,分别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在胸痛护理小组指导下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措施建立时间与满意度结果分析组的建立时间明显低于对比组,而该组的总满意度则显著更高,且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论:胸痛患者经胸痛护理小组的护理与干预后,其临床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胸痛中心胸痛护理小组护理质量

有关研究与资料指出,胸痛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常因疼痛程度较高、自我护理能力较差等原因,而导致其在诊治过程中易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同时对其健康状况与依从性也带来了一定不良影响[1]。因此,临床在为胸痛患者提供治疗的同时,多辅以一定的护理与帮助,但常规护理的针对性较差[2]。因此,为提升护理质量,使护理内容更符合患者需求,胸痛中心应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并以该小组为基本依据,为胸痛患者提供一定帮助与护理,为验证该护理模式的效果,现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研究开始与结束日期依次设为2021年1月1日与2022年1月1日,从我院收治的胸痛患者中任意调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就诊号码的单双性作为分组依据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对比组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23:17,患者年龄范围如下:36~73岁,均龄计算结果为(54.50±2.29)岁,而分析组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则为19:21,该组患者年龄范围如下:35~73岁,均龄计算结果为(54.00±2.37)岁,参研患者各组信息间并无显著不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比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如患者病情追踪、基本指标的测量、饮食指导、病房环境维护等护理手段。

分析组:成立胸痛护理小组,并由组内成员对患者的护理内容、流程等进行共同商议,具体如下:

①成立胸痛护理小组:为保障护理质量,医院负责人应在胸痛中心成立胸痛护理小组,并任命研究发起者为小组组长。组长应定期组织培训,就胸痛护理重点、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事宜进行讲解与锻炼,增强组内成员对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此外,为判定医护人员的学习成果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组长应定期进行考核,并依据其考核成绩,进行奖惩。

②制定个体性的护理方案:由于胸痛患者的患病原因、疼痛程度与实际需求等有所不同,护理小组在为患者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时,应将以上基本信息作为基本依据,为其制定具有个性化与差异性的护理方案。为保障护理方案的时效性,小组成员应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根据其病情对护理方案进行有效调整。

③对成员分工进行有效划分。为有效发挥组内成员的专长,增强成员间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胸痛护理小组应对组内医护人员的分工进行详细划分,做到人岗匹配。此外,为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小组应增强组内医护人员的合作力度。

④制定严格的工作准则:为使胸痛护理的有效进行,减少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不良事件的几率,护理小组应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标准中应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熟练度、专业态度与责任感进行严格要求,若其未能符合基本标准,则对其进行单独培训。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措施建立时间与满意度,若比较结果低于0.05,则表明两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分别用卡方、t值比对计数与计量资料;若最终结果(p<0.05),证明组间差异较大。

2.结果

2.1 2组研究对象措施建立时间的较对

分析组研究对象的措施建立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如表1。

12组研究对象措施建立时间的较对±s,min

组别

静脉通道建立

静脉采血

初次心电图

对比组(n=40)

5.96±1.56

12.39±2.68

11.25±1.33

分析组(n=40)

3.53±1.22

8.25±2.32

8.14±1.25

t值

7.760

7.386

10.776

P值

<0.001

<0.001

<0.001

2.2 2组研究对象满意度的较对

分析组研究对象最终的满意度(95.00%)较对比组(75.00%)而言,明显更高(P<0.05)。

3.讨论

胸痛为生活中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导致患者产生该病症的原因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为肌肉拉升、心血管疾病、胸壁病变等[3]。分析近年来胸痛的患病数据与比例后可知,患有该疾病的人数整体呈指数上涨,疾病占比大幅提升。

由于胸痛患者受其症状的影响较大,从而导致其在治疗途中,无法有效控制自身情绪状态,从而对治疗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延长治疗与建立时间的同时,不利于其各项指标与症状的恢复。因此,临床在对胸痛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多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以达到辅助治疗,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

[4]

相较于常规护理,在胸痛中心组建一定的护理小组,有利于胸痛护理质量的提升,分析其原因为该小组的建立,可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能力、有效发挥其特长、更加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预后性更为突出等[5]

分析并比较本文所得统计学数据后可知,与常规胸痛护理相比,胸痛护理小组的护理质量更高,具体表现如下:措施建立时间更短,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且以上数据同对比组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胸痛中心组建胸痛护理小组,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改善,应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艳. 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于胸痛护理质量的优化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2020,15(10):68,71.

[2] 李红. 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对提高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能力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0,41(3):747-749.

[3] 肖小香,肖娟,郭春莲. 急诊护理优化小组对于改善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的应用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5):2083-2084.

[4] 颜惠民,海宁静. 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在急诊心血管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抢救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2):183-185.

[5] 林吉怡,陈媛,韩琼,等. 智慧胸痛中心全流程管理与质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22,22(3):46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