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何晓冬,陈竹碧通讯作者,王一雯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 浅析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3.0T磁共振ASL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7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出,分别进行常规的3.0T磁共振检查和ASL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常规MRI诊断准确度为70.15%、特异度为66.67%、灵敏度为71.74%;ASL技术诊断准确度为92.54%、特异度为85.71%、灵敏度为95.6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3.0T磁共振ASL技术发挥良好作用,诊断效果优于常规技术,值得全方位推广。

【关键词】3.0T磁共振;ASL技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作为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存在与脑供血不足相关,所以患会出现一系列大脑缺氧坏死等症状,比如:语言障碍、偏瘫等,对生命的威胁较大。如果在发病时能够准确的诊断,对开启后续治疗、降低死亡风险有着重要意义。磁共振(MRI)是应用范围广的影像学技术,有着安全性高、无创伤、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以了解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1]。特别是在MRI设备、后期处理技术不断创新下,出现了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能进一步提高在脑血流灌注评估方面的效果。为了确定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3.0T磁共振ASL技术的具体诊断效果进行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在67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展开,入院时间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之间,其中年龄最大者77岁、年龄最小者60岁,中间值(67.02±3.51)岁,男女比例为36:31。排除有MRI检查禁忌症、癫痫病史、神经系统疾病史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的3.0T磁共振检查,随后进行ASL技术诊断,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MRI:患者保持仰卧体位进行常规扫描,头先进,扫描序列包括FLAIR、T1WI、T2WI,之后进行弥散成像(DWI),参数设置:轴位T2-FLAIR时,TR和TE分别为9000ms、11.76ms,Nex为2;轴位T1WI- FLAIR时,TR和TE分别为3150ms、19.2ms,Nex为0.53;轴位T2WI- FLAIR时,TR和TE分别为8674ms、1109ms,Nex为2.5;DWI时,TR和TE分别为3000ms、66.5ms,Nex为4。再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翻转角为15°,TE和TR分别为2.6ms和22ms。

1.2.2 ASL技术:采用一次性采集多层Q2TIPS技术,ASL序列用FAIR做标记,参数设置: FOV为24×24cm、TR和TE分别为5280ms和10.5ms,分辨率为512×8,延迟2500ms,激励3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常规MRI和ASL诊断结果。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²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67例疑似患者经过病例诊断,46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中14例大面积脑梗死、22例小面积脑梗死、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SL诊断中47例阳性、20例阴性,诊断准确度为92.54%、特异度为85.71%、灵敏度为95.65%;常规MRI诊断中40例阳性、27例阴性,诊断准确度为70.15%、特异度为66.67%、灵敏度为71.74%,诊断效果之间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 常规MRI和ASL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n,%)

ASL技术

病理诊断

共计

常规MRI

病理诊断

共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44

3

47

阳性

33

7

40

阴性

2

18

20

阴性

13

14

27

共计

46

21

67

共计

46

21

67

3 讨论

如果颅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将不同程度损伤脑组织,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在所有脑血管疾病患者中,80%属于缺血性,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如果局部脑血流比例超出正常值的50%,尽管已经有脑组织缺血情况,但是患者一般不会有明显表现,此时就会增加诊断难度。但是通过影像学技术能够观察到脑组织灌注情况,便于病情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技术逐渐成熟化,能够多序列成像,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影像信息,而且DWI序列可以检出急性、亚急性脑梗死,不过在测量脑组织灌注方面存在不足,难以诊断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MRA属于一种增强效应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血流速度、血管形态方面的变化,有助于诊断血管病变;但是脑梗死前低灌注不能显示出来,也会影响疾病的早期诊断。ASL是一种比较创新的容积灌注扫描技术,与常规MRI和传统技术相比较,优势更大,比如:图像质量高、信号定位准确、采集图像快、无需对比剂、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而且对脑组织微循环有着更高的敏感性

[2];ASL技术在组织灌注成像过程中,是以体内水作为示踪剂,能将自旋弛豫状态改变,再对标记前后的图像做对比,就能掌握组织灌注情况[3]。此次研究中,67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ASL技术诊断准确度为92.54%、高于常规MRI的70.15%,诊断特异度为85.71%、高于常规MRI的66.67%,诊断灵敏度为95.65%、高于常规MRI的71.74%,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一结果证实了ASL技术的诊断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3.0T磁共振ASL技术发挥良好作用,诊断效果优于常规磁共振检查,值得全方位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立亮. 3.0T磁共振血管成像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 5(19):78-79.

[2]张磊, 葛延平. 3.0T场强磁共振应用MRA血管成像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比较[J]. 临床研究, 2021, 29(1):151-152.

[3]黄飞文, 张瑞平, 黎芳莲. 3.0T磁共振血管成像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 影像技术, 2020, 32(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