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防治

贺菊平,罗小莉

江油市中医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防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9-2020.9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80例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80例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2例,经过有效治疗均康复,导管顺畅。结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输液导管;静脉血栓;预防;治疗

近年来随着各类输液导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该疾病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原因和置入导管关系密切,在处理时需要认真考虑导管的临床使用情况。如果未得到有效处理,会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引发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对导管的合理应用造成影响[1]。因此针对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9-2020.9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80例患者,男、女例数为43例和37例,年龄区间22-75岁,平均(48.43±5.02)岁。

1.2方法

1.2.1预防措施

(1)加强培训。规范置入、使用和维护导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专业静脉通路管理团队。(2)风险评估。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通常为 多个危险因素叠加,因此需要认真评估相关风险因素,例如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是否存在导致高凝状态的慢性病症;是否存在困难或损伤性置入史;已发生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等。(3)血管通路。在满足治疗要求的基础上,需要采用外径小、管腔数量少、创伤小的输液装置。(4)置管血管。置管时采用超声引导,不仅能够避免反复穿刺,同时能够评估血管管径。因为留置导管对血管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慢性肾病患者来说,留置导管前需要向专业医师征询未来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规划,明确置管位置和类型。(5)预防性用药。对于合并高凝状态。血液检查显示高凝状态或者血清D-二聚体提升患者,可以给予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栓通等口服药物预防血栓形成。(6)物理预防措施。指导患者进行置管肢体早期活动、正常日常活动,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肢体锻炼方案,保证水分摄入充足。

1.2.2治疗措施

  本次研究中2例患者出现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疑似血栓形成前及时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过检查确诊。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通过50%硫酸镁湿敷、红外线照射等治疗方式改善血液循环情况。适当抬高患肢,采用黄酮类等静脉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改善患者肿胀症状;局部采用多磺酸黏多糖软膏外涂,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1. 结果

  80例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2例,经过有效治疗均康复,导管顺畅。

  1. 讨论

  近年来各类输液导管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是患者存在较高的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危害较大,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如果患者患病,需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对导致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1)患者相关因素。置管患者处于疾病特殊状态,这类状态和静脉血栓高危因素重叠,如长期卧床、手术等。恶性肿瘤患者是输液导管的主要人群,恶性肿瘤也是导致血栓的主要因素,如果患者接受化疗或手术治疗,可能会导致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增加。(2)导管相关因素。导管管径是主要因素,大管径、多腔导管的血栓发生率更高。导管占据置管血管管腔将会对原有血流状态造成影响,导致程度不一的血流湍流和瘀滞。管径越接近置管血管管径时越严重,血栓形成风险更高。另外,导管的材质也是主要影响因素,首先材质导致的吸附反应,其次材料质地较硬会加重对置管静脉的刺激,导致内膜受损。(3)操作及治疗相关因素。置管过程中反复穿刺、退送导管会导致内膜损伤加重,进而导致血栓发生风险增肌。置管血管未合理选择、导管规格不合理也是主要因素。在具体使用时,药物和输液速度和血栓的形成关系密切,药物导致血管内膜受损是主要因素。如果输注速度较快,会形成压力阻碍原血管内正常血液回流,导管开口远端静脉血液处于瘀滞状态,血栓发生风险较高。另外,部分药物也会导致血栓发生风险增加,如化疗过程中的抗血管生成类制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2]。最后,封管、冲管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血栓性导管失功风险增加。

  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是机体对置入血管内导管的一种反应,因此完全避免学生发生并不显示,医护人员需要在充分了解导管相关静脉学生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置管前对患者血液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筛选不适合置管患者,同时选择型号、规格、材质合理的导管,置管时保证操作的规范性,确保一次完成,最大程度减少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3,4]。置管后选择合适的体位,避免对插管侧的肢体造成压迫,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情况,采用相关抗凝药物使患者高凝状态得到改善,嘱咐患者多饮水,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如果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症状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检查,采取对症治疗措施,选择合理的抗凝药物改善患者病情,对症处理患者肿胀、疼痛等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2例,经过有效治疗均康复,导管顺畅。

综上所述,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临床需要加以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全面的预防对策,如果患者发生血栓需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保证治疗效果,提高置管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萍.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72):333,335.

[2] 张芳,李惠玉,王玲,等.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J]. 上海护理,2017,17(2):71-73.

[3]赵园园. 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8):108-111.

[4] 王鑫宁,李芸,马雪宏,等.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7):9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