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后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孙金鑫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云南 文山  663099

【摘要】目的:将后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并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收治于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的7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后腹腔镜治疗的35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将36例采用传统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波动例数、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长进行对比。结果:71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验组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波动例数、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方面结果都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相比之下,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

关键词】传统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腹腔镜;临床效果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会生成大量的儿茶酚胺,对患者的心、脑血管功能产生极大威胁,同时也会导致患者的代谢功能紊乱,因此在临床上应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防止病情恶化[1]。本次研究为分析后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在临床上不同的治疗效果,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的7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法,对比两者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过往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共71例,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36例)和实验组(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3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为38~67岁,平均年龄为(44.38±12.15)岁;肿瘤直径2.8~6.4cm,平均(4.42±1.38)cm,左侧14例,右侧22例;24小时尿VMA升高31例,正常5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为40~71岁,平均年龄为(48.32±14.23)岁;肿瘤直径3.0~6.5cm,平均(4.75±1.26)cm,左侧12例,右侧23例;24小时尿VMA升高29例,正常6例。已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妊娠期妇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在术前两周均给予患者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来控制其血压,若达不到理想效果便加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心痛定;若患者心率加快则采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术前三天输注晶体和胶体液扩容,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趋于平稳后再开展手术。在术中,所有患者均经内皮插管麻醉。通过穿刺桡动脉和锁骨下静脉监测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备硝普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药物。应在术中血压变化时适当使用。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平卧位,在肋缘下约12~16cm处切开,依次打开腹壁各层,进入腹腔。打开相应的结肠韧带,降下结肠旁沟,纵向打开后腹膜,露出肾上腺周围组织。在嗜铬细胞瘤区域完全暴露后,通过电凝和结扎逐渐移除肿瘤供应血管。检查手术伤口无活动性出血,周围血管和器官无损伤。清点器械和纱布无误后,在手术区放置引流管,对手术创口进行常规缝合。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行健侧卧位,头低脚低,抬高腰桥。在腋后线肋骨边缘下方约1cm处切取皮肤,被动分离至腹膜后间隙,放置自制气囊,注入600~700ml水保持约3~5分钟,扩张腹膜后间隙,然后伸出食指,推开隔膜,由食指引导,在腋前肋骨下方穿刺放置0.5cm套管针作为手术鞘,在腋中线髂嵴上方约1.5~2cm处穿刺放置1cm套管针作为腹腔镜观察鞘,在腋后线切口放置1cm套管针,切口套管针用丝线固定,将二氧化碳气体以10~13mmhg的压力注入腹膜后间隙。用超声刀清除腹膜外脂肪,分离肾周筋膜,游离肾上极,暴露肾上腺。肾上腺动脉、中央静脉和周围组织用超声波刀或钛夹治疗,以避免挤压肿瘤。取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或肾上腺,装入标本带取出。术后常规保留腹膜后引流管,缝合穿刺孔。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长(min)、术中出血量(ml)、术中血压波动例数(n)、术后拔管时间(min)以及住院时长(d)。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等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短,且术中出血量也比对照组更少,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比较(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

术中出血量(ml)

对照组

36

135.28±12.56

170.28±56.27

实验组

35

86.38±20.11

60.25±23.55

t

-

12.326

10.692

P

-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中血压波动数等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血压波动数、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长,从结果得知,实验组的术中血压波动数小于对照组,且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血压波动数、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长比较情况(n,±s)

组别

例数

术中血压波动数

术后拔管时间

住院时长比较

对照组

36

12

3.88±0.70

6.38±1.50

实验组

35

3

2.56±0.67

3.24±1.50

X2/t

-

6.530

8.113

8.818

P

-

0.011

0.000

0.000

3 讨论

嗜铬细胞瘤是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嗜热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一同被称为称为外倾性肾上腺肿瘤[2]。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方法是手术切除,手术方法可分为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外科手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嗜铬细胞瘤可分为内入路和腹膜后入路。后腹腔镜手术主要应用于国外,后腹腔镜手术在我国发展较晚[3]。腹腔镜腹膜后入路具有穿刺安全、不干扰腹部肠道的优点。尤其适合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此外,泌尿科医生熟悉腹膜后入路,可以充分借鉴开放手术的经验[4]。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取代开腹手术,成为治疗轻度肾上腺肿瘤的标准。麻醉和术中手术会导致血压和心率的严重波动,导致心血管意外。此外,与普通肾上腺肿瘤相比,嗜铬细胞瘤具有体积大、血供丰富和高恶性潜能的特点,这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5]。因此,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在国内外科学家中存在争议。一些科学家比较了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表明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期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恢复时间方面优于开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低于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后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放性手术更具有安全性,且疗效更出众,因此后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上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武合,蒋遥,苏燕胜,王福利,袁建林.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肾上腺中央静脉的处理体会[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1,48(03):159-163.

[2]陆定恒,王德才,李雪祥,宋亚荣,刘兵,于营,杨立坤,邢毅飞.达芬奇机器人与不同入路传统腹腔镜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的围手术期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03):197-200.

[3]刘一锐,杨栋梁,李炳恒,阚懿,毛立军,陈家存.后腹腔镜下“三面一线”式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29(06):474-477.

[4]马晓媛,李霞.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7):894-896.

[5]李平锋.腹腔镜与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