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脑卒中患者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作用分析

龙微平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贵州凯里 556000

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2-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实验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B组同时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护理完成后患者的脑卒中相关知识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B组患者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优于实验A组,实验B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较大,P<0.05。结论: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提升患者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神经内科

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体中,患有脑卒中的人数庞大,脑卒中这一疾病的完全治愈率并不高,甚至在治疗完成后患者也很难恢复到最佳状态,情况严重的患者生活无法自理[1]。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同时保持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让家属了解护理完成后患者在家进行家庭护理的各项要求。本文对脑卒中患者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作用进行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2-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实验A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63~76岁,均龄为(67.13±4.56)岁;实验B组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61-74岁,均龄为(67.65±5.01)岁。两组患者意识清晰,可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均无重大历史疾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实验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向患者进行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普及,注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情绪调整护理方案定期进行查房,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异常情况,在对患者进行问询时尽可能保持仅有患者和护理人员在场,避免患者因为心理因素对自身存在的异常情况采取隐瞒的处理方式,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做好记录为后续与实验B组的护理情况对比做好准备[2]

实验B组在实验A组进行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针对脑卒中患者建立规范化健康护理团队,团队成员就患者的脑卒中相关知识水平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水平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利用本院中经过其他患者授权使用的相关疾病资料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病因、治疗、护理等方面,提升患者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水平[3]。(2)本次研究中的护理方案都需要护理人员来实施,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得到维护,选择在本院治疗过程中与患者接触、交流更多的护理人员,减轻在护理人员首次进行护理时患者的紧张感,并且在后续治疗中继续增加与患者的交流频率,了解患者的情绪波动。(3)脑卒中的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脑卒中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自身的状况也存在差异,部分画着恢复情况较好,部分患者却可能存在生活无法自理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患者意识清醒,但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导致情绪极度恐慌,甚至产生消极心理,不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需要在此类情况发生时做好对患者的安抚[4]。(4)规范化健康护理不只是护理人员单方面的护理,还需要患者家属的配合,家属是患者最亲近的人,能更好地与患者进行配合,家属也能时刻陪伴、督促患者按时按量完成用药。

1.3统计学方法

SPSS18.0软件处理,X²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2-1患者脑卒中相关知识水平对比[n(%)]

分组

n

掌握

部分掌握

未掌握

掌握率

实验A组

39

15(38.46)

11(28.20)

13(33.33)

26(66.67)

实验B组

39

20(51.28)

16(41.02)

3(7.69)

36(92.31)

X

-

-

-

-

7.2481

P

-

-

-

-

0.0039

表2-1患者护理评价对比[n(%)]

分组

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实验A组

39

9(23.07)

24(61.54)

6(15.38)

33(84.61)

实验B组

39

15(38.46)

22(56.41)

2(5.12)

37(94.87)

P

-

-

-

-

<0.05

实验B组患者的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率远高于实验A组患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B组也高于实验A组,规范化健康护理模式在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有着显著效果。

3.讨论

脑卒中的护理过程是长期而缓慢的,需要患者和家属都做好准备,即患者的心理准备和家属的时间准备。患者在常规护理和规范化健康护理过程中意识清醒但生理活动受限,这一矛盾的情况对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了极大影响,不仅需要患者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需要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帮助[5]。护理人员、家属需要为患者找到合适的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家属和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地从患者的日常行为中逐步理解患者在无法通过语言和肢体表达情绪时的心情,做好对患者的疏导和负面情绪的排遣。

综上所述,规范化健康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也搭建起了护理人员、患者、家属三者间的桥梁,让护理人员和家属交换信息,深入了解患者,再进行护理方案的调整;在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后,家属能更好地了解患者此时处境的困难,更好地理解患者;患者也能对治疗、护理措施有更加充足的信心,能更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如丽.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在脑卒中护理中的疗效研究[J].智慧健康,2022,8(04):186-188.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2.04.055.

[2]刘晓男.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6):712-713.DOI:10.13586/j.cnki.yjyx1984.2021.06.090.

[3]胡礼平.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8):131-132.

[4]赵丽.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167+184.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49.109.

[5]郝伟.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和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8,24(03):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