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观察

唐露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4例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对预防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关节置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

关节置换手术是骨科临床治疗膝关节畸形、终末期膝关节炎等疾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其主要是将人工半月板或人工软骨替换被疾病破坏的关节面,不仅能有效缓解关节面疼痛,还能改善关节功能,但是,该手术的创伤较大,受手术创伤的影响,术后也易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关节置换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显著增加患者躯体痛苦和延长其术后恢复周期,严重时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就需临床积极探寻有效措施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1]。预防性护理是一种前瞻性的护理模式,本文主要探究了其在预防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4例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适应症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2)存在沟通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3:14,年龄分布:43-78岁,平均年龄(59.16±2.07)岁,手术类型:膝关节置换术20例、髋关节置换术17例;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2:15,年龄分布:45-77岁,平均年龄(59.18±2.06)岁,手术类型:膝关节置换术21例、髋关节置换术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立项。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遵医嘱给患者提供常规抗感染用药、切口换药及病情监测等护理。研究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如下护理:(1)体位摆放护理,术后,将患者患肢抬高20-30°,并指导其微曲膝关节,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缓解患肢肿胀;(2)风险评估,定时测量患者下肢定点周径,观测其患肢皮肤色泽、血运和温度,以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对于高风险者,需遵医嘱给其提供抗凝、活血化瘀药物等进行预防护理。(3)饮食指导护理,术后4-6h,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随着饮食逐渐恢复,需多摄入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严格控制钠盐摄入,少食多糖、高脂肪食物等,避免血液黏稠。(4)功能锻炼指导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还需指导其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先在病床上进行肢体被动功能锻炼,再循序渐进地过渡为主动功能锻炼,床边站立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用tx2进行检验,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1.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例)

切口感染

[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例/(%)]

对照组

37

7(18.92)

6(16.22)

研究组

37

1(2.70)

1(2.70)

x2

-

8.165

9.718

P

-

<0.05

<0.05

  1.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关节置换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关数据表明,老年患者行关节置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达40-50%,多由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创伤、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等所致[2]。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肢体疼痛肿胀、行走疼痛、静脉曲张等症状,严重时还易引发肺栓塞,从而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临床需积极探寻有效措施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性护理是一种通过分析和总结某一风险事件发生诱因或原因,然后,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消除其发生的诱因或原因,从而达到预防某一危险事件发生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于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可促进护理人员全面分析引发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提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干预,从而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其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预防性护理,结果显示,预防性护理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2.70%)、(2.7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8.92%)、(16.22%),与陈宗莲[3]研究中得出的预防性护理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4%)结论基本一致,说明预防性护理对预防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对预防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波.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27(23):106-107.

[2]党慧莲,李晓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2):326-327.

[3]陈宗莲.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19(2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