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麻醉护理配合对提高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应用麻醉护理配合对提高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探讨

王佳  ,姜妍通讯作者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省理工学院附属医院)  麻醉科  湖北黄石  435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麻醉护理配合对提高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麻醉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麻醉护理配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麻醉护理配合对提高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麻醉护理;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指的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使该区域神经传导功能暂时得到阻滞,从而对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镇痛作用,该项麻醉技术具有成功率较高、麻醉范围广、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但是,也需要采取有效的麻醉护理配合,才能保障或提高麻醉效果[1]。本文主要探究了应用麻醉护理配合对提高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麻醉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0:15,年龄分布:24-75岁,平均年龄(50.37±2.08)岁,ASA分级:一级16例、二级19例;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2:13,年龄分布:25-73岁,平均年龄(50.39±2.06)岁,ASA分级:一级15例、二级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O.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适应症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功能损害者,(2)存在本研究使用麻醉药物过敏史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入室后,先给其静脉推注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然后,应用上海阿洛卡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SSC-4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合频率为6-14MHz的超声探头对其肌间沟处、腋鞘处进行扫描定位,待超声清楚显示臂丛神经后,在超声引导下,缓慢将穿刺针抵至其目标神经,再注入利多卡因(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88)。

观察组采用麻醉护理配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1)麻醉前护理,不少患者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不了解,麻醉前易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对此,护理人员主动与其进行沟通,给其讲解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优势及既往获得良好麻醉效果的病例,增强其麻醉信心。另外,麻醉前一天,还需叮嘱患者禁食禁饮,患者进入手术室前,仔细核查其是否按要求禁食禁饮,导管是否保持完整通畅状态,全部确认无误后,用车床将其安全护送到手术室。(2)麻醉中护理,麻醉师实施麻醉前,护理人员需备好麻醉所需药品及物品,安置好麻醉监护仪及各种探头,然后,配合麻醉师给患者摆放正确的麻醉体位,以便其顺利进行麻醉操作。(3)麻醉后护理,患者苏醒前,护理人员需陪护在其身旁,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知麻醉师,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将其安全转运至病房,并给值班护理人员交代患者术中基本情况、术后麻醉需注意事项。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效果判定标准为:优:切皮时患者无疼痛感,且无需添加静脉局麻药物;良:切皮时患者有轻微疼痛感,需添加少量的静脉局麻药物;差:切皮时患者有剧烈疼痛感,需添加大量的静脉局麻药物,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9.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用t、x2进行检验,P<O.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例)

(例)

(例)

(例)

优良率

[例/(%)]

对照组

35

17

12

6

29(82.86)

观察组

35

29

5

1

34(97.14)

x2

-

-

-

-

8.519

P值

-

-

-

-

<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例)

气胸

(例)

血管损伤

(例)

局麻药中毒

(例)

并发症发生率

[例/(%)]

对照组

35

3

1

1

5(14.29)

观察组

35

1

0

0

1(2.86)

x2

-

-

-

-

9.148

P值

-

-

-

-

<0.05

3.讨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可获得清晰的臂丛神经横断面截图,从而能帮助临床精准地进行臂丛神经阻滞,一方面能避免或减少依靠某种解剖标志及麻醉医师经验操作带来的神经损伤,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局麻药均匀地扩散至神经周围,从而达到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但是,单纯依靠麻醉医生个人完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较为精细,需要护理人员参与并配合麻醉医生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如麻醉前的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宣教,能有效减轻患者因恐惧麻醉而产生的负性情绪,并提高其对神经阻滞麻醉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从而能良好地配合临床完成麻醉工作,术中配合麻醉医生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和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可确保麻醉顺利进行。术后,做好患者麻醉苏醒期监测、转运护理等,通过这些护理干预,不仅能进一步保障患者麻醉效果,还能降低其麻醉期间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2]

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及麻醉护理配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7.14%)高于对照组(82.8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4.29%),与彭丽贞[3]等人研究中得出的护理配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6.42%)高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组(80.00%)结论基本一致,说明麻醉护理配合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应用麻醉护理配合对提高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希芝.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整体护理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6(06):597-599.

[2]刁小琳,胡玉娣,黄翠.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整体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186-187.

[3]彭丽贞,邓铭锋,陈静芬.护理配合对提高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2):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