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晓琴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四医院 甘肃 酒泉 735000

摘要目的 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例眼科持续质量改进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针对性临床治疗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7.9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98%,数据差异显著(P<0.05);情绪评分评估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4.33±3.52)分,低于对照组的(48.18±3.52)分,组间数据差异显著(t/P=5.0416/0.0004);护理后的抑郁评分显示,观察组为(47.06±3.82)分,低于对照组的50.25±4.08分,差异显著(t/P=3.7220/0.0004);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用于眼科持续质量改进,可减少并发症形成,对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的意义重大,该护理干预模式保证了患者的满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效果观察

在眼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针对性护理模式是被证实为最有效的一种模式。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在眼科患者临床护理中暴露出的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问题不利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下的患者康复,为此,探寻一种安全可靠的护理模式将对患者预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下文笔者结合临床试验,对眼科持续质量改进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年4月-2020年9月收治的85例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5.2±14.2)岁。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4.9±1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①组建持续质量管理小组,选择五名拥有丰富眼科护理管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组建持续质量管理小组。该小组负责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估及培训方案的制定等工作;②开展眼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规范性、护理质量,均与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存在密切关联,为保障护理安全目标的达成,由护理管理小组依据患者护理需要,制定培训方案。对于科室护理人员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其输液、换药等操作规范性,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及时识别眼部相关感染、结膜炎等并发症的形成先兆,做好患者检查与管理,以改善护理管理质量。同时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在高年资护理人员以及护士长现场展示之后,明确眼科护理操作流程及方法,形成具体的操作规范。同时构建完善的患者资料库,方便随时查询护理情况,总结风险;③强化质量管理,护理管理小组负责从患者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等方面,综合评估置管患者的护理质量,重点总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依据原因类型制定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满意度统计中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共19项,每项1~5分,分值范围19~95分,非常满意:≥85分,满意:74~84分,不满意:≤73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采用SAS与SDS量表判断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患者得分越高,证明焦虑以及抑郁状态越严重;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数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98%,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合计

对照组

42

18(42.85)

16(38.09)

8(19.04)

34(80.95)

观察组

43

25(58.13)

17(39.53)

1(2.32)

42(97.67)

4.6336

P

0.0314

2.2情绪状态变化

实施护理后,对照组焦虑(48.18±3.52)分以及抑郁(50.25±4.08)分,均高于观察组焦虑(44.33±3.52)分、抑郁(47.06±3.82)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患者情绪状态变化的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情绪状态变化(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2

60.46±5.72

48.18±3.52

63.90±4.46

50.25±4.08

观察组

43

60.52±5.69

44.33±3.52

63.83±4.53

47.06±3.82

t

0.2485

5.0416

0.0718

3.7220

P

0.9615

0.0000

0.9430

0.0004

护理后与护理前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数据均明显低于护理前,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2.3并发症发生状况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相关资料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泪管堵塞

角膜炎

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42

5(11.90)

2(4.76)

2(4.76)

9(21.42)

观察组

43

0

1(2.32)

0

1(2.32)

5.7424

P

0.0166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0.05),说明通过针对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可实现护理质量有效提升,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信赖感,确保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2];此外,理质量持续改进后患者情绪状态变化明显,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针对性护理模式实施,实现了从管理组织、质量标准、护理流程等方面的规范化,使护理人员在眼科患者护理管理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②针对常规护理模式下存在各各种缺陷实施针对性防范护理措施应用,从源头上进行整改,确保各种护理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③通过对医院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让每位护理人员能在工作实践中积极主动参与质量管理,提升了护理人员岗位主人翁意识,这对护理人员能在工作实践中自觉落实护理质量标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说明培养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健全环节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反馈机制,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管理,有利于患者护理质量的稳定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进护理工作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护理目标的快速实现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丁炎明.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13,19(5):75-76.

[2]谢立春.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7,19(1):63-65.

[3]杨顺秋.护理安全管理[J].南方护理学报,2019,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