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和护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和护理措施分析

张辉霞,耿琳,孙燕芳,王新红,曹敏敏

灵寿县医院(急诊科)  河北  灵寿  0505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和护理措施的分析。方法:选取100名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5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急诊护理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6.00%)高于参照组患者(44.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应用急诊护理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肺复苏;康复效果;护理措施分析

心肺复苏是急诊抢救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的概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2]。对于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而言,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工作,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保证心肺复苏的有效性。鉴于此,本研究将选用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100例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100例展开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数表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50)与参照组(n=50)。实验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2-75周岁,平均年龄(58.56±0.23)周岁,男性患者27名,女性患者23名;参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2-76周岁,平均年龄(58.58±0.22)周岁,男性患者26名,女性患者24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主要给予其常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在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后,应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工作。

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急诊护理:(1)心电监测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症状,如果出现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临床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2)脑部复苏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冰敷或低温毯的方式对患者的颈部及额头进行湿敷,室内温度要控制在18-20℃左右,降低患者的脑部氧代谢,减少脑部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3)气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时,应严格地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牙垫寸带固定法对插管进行固定,防止插管被患者咬偏,护理人员要定时进行巡视,使用呼吸机湿化器进行湿化,保证气管插管的湿润性,在使用低压气囊时,应该合理地控制放气频率,避免出现误吸等现象;(4)环境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应保证病房内干净整洁,控制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临床指标主要包括动脉血压及心率,相关指标越接近正常值,证明护理效果越好。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三个方面。护理满意度等于非常满意度和满意度的总和。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指标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护理满意度行卡方检验,用(n%)表示 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参照组心肺复苏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同参照组相比,护理后,实验组相关指标更好,证明护理效果更好,两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n)

动脉血压(kPa)

心率(次/min)

实验组

50

9.23±0.24

106.16±0.11

参照组

50

7.25±0.16

89.78±0.14

t

-

48.5387

650.5329

P

-

0.0000

0.0000

2.2实验组与参照组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见表(2),实施护理后,实验组心肺复苏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2:两组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50

35(70.00)

8(16.00)

7(14.00)

43(86.00)

参照组

50

20

(40.00)

2(4.00)

28(56.00)

22

(44.00)

X2

19.3846

P

0.0000

3.讨论

心脏骤停指的是血流不能自然地流入或流出心脏,且心脏和肺部出现停止活动的迹象,甚至出现心脏停止跳动、患者停止呼吸等现象,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该及时给予心肺复苏,抢救患者的生命

[3]。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急诊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病情好转,为患者提供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可以使其心情舒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另外,给予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保证治疗效果。

本研究将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急诊护理的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用急诊护理的护理方法对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护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华.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及患者心理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4):147-148.DOI:10.19738/j.cnki.psy.2021.04.070.

[2]陆小梅.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4):225-226.DOI:10.15912/j.cnki.gocm.2020.14.107.

[3]殷长春.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2):114.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20.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