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莫发愁,来护理门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伤口护理莫发愁,来护理门诊

黄国琴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644000

在我们的生活中,受创伤出现伤口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一旦受到创伤,我们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伤口,这也是护理门诊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那么在生活中受到创伤出现伤口后,应该如何进行护理呢?以下笔者主要对伤口护理原则进行简单介绍,希望能够为有伤口护理需要的病人提供一点帮助。

伤口护理基础方案

在出现自己难以处理的伤口后,我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医院就医,然后在医生指导下定时服用消炎药品,同时还需要保持伤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预防伤口化脓感染。如果伤口处有发痒情况,只需要隔着纱布进行轻轻地按压即可,切忌直接抓挠或隔着纱布乱抓乱搔,以免造成伤口破损、出血。另外,还需要注意伤口部位避免不可过度,以免导致伤口再次崩裂,不利于伤口愈合。如果伤口在上肢,一般可在缝合后将患肢悬吊在胸前;如果伤口在下肢,则需要避免行走,更不可能蹦跳、奔跑,需要多卧床休息并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针对割伤、擦伤、咬伤、蜇伤等伤口的急救可选用滴露消毒液进行及时清洁消毒。在实际使用中,轻度割伤、擦伤建议取20ml药液(约1瓶盖)加入400ml左右的清水中,对伤口进行清洗,清洗3-5min后便可使用纱布/绷带进行包扎。在皮肤表面消毒中也可依据上述比例,在药液稀释后对需要消毒的部位进行3-5min的冲洗或涂擦,以达到消毒的效果。

你需要了解的伤口护理总原则

在受到创伤后,伤口恢复的良好程度取决于是否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伤口处理的目的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促进伤口闭合,并使其尽快完成再上皮化。对此,为了确保伤口的有效恢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干预:

1清除刺激源。

如果是热烧伤、化学烧伤,在受到创伤后需要立刻中止烧伤源,然后在自来水下对伤口进行30min左右的冲洗,将在伤口、皮肤表面附着的刺激源及时去除。而且在后续每次进行敷料更换的时候也需要仔细去除粘附在伤口表面的坏死组织以及感染性渗出液体,一定要避免将棉织纤维在伤口内残留,以免以成为影响伤口愈合的异物。

2及时清除坏死组织

我目前医学中对伤口的护理观点来看,其普遍认为需要尽早将伤口表面及周围的坏死组织清除掉。理由如下:(1)坏死组织在发生自溶后会被创面吸收,然后形成毒素,增加机体中毒风险。(2)坏死组织中一般富含多种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十分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因而容易诱发感染。(3)坏死组织在伤口表面附着会成为了不好的刺激源,对毛细血管重建、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并抑制肉芽生长、上皮再生,不利于伤口愈合。

那么清除坏死组织的方法有哪些呢?具体如下几种:(1)外科清创,使用刀剪将坏死组织剪除;(2)机械清创,采取外力擦拭或使用镊子将坏死组织钳除;(3)酶解清创,使用枯草杆菌酶、水解酶等分解坏死组织;(4)自溶清创,使用封闭敷料将伤口水分截住,达到软化坏死组织的作用,让伤口渗出中的酶溶解掉液化坏死组织,然后通过随时更换敷料达到清除坏死组织的目的。

3预防并控制感染

预防感染也是伤口护理中十分关键的一项内容,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清洁伤口,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清洗,清洗范围需要将伤口周围2.5cm的范围纳入,以实现减少局部细菌数量的效果;(2)强化营养支持,通过纠正患者低蛋白血症的方式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与抵抗力,预防感染;(3)在伤口敷料更换中,需要佩戴无菌手套,而且要专物专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4)每周对伤口做一次组织培养,及时监测感染发生情况。

4为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环境

在伤口形成后,需要结合伤口深度、大小、颜色、渗液量等一系列情况,合理选择封闭敷料进行伤口敷贴,确保为患者伤口愈合提供湿润、低氧的环境。

5对流出液体、气体进行控制

针对渗液量较多的患者(渗出量>10ml/24h),尤其是感染性渗液的情况,应使用可吸收渗液的敷料进行敷贴,如澡酸盐敷料,其能够吸收自身重量20倍的渗液;同时还需要对创面细菌进行吸除;针对洞穴性伤口则需要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将创口内的液体、气体吸除,以免刺激伤口。

6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状态

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需要确保患者在伤口护理中不会增加疼痛,从而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状态,促进伤口更好愈合。

不同类型伤口应该如何护理呢?

1红色伤口

应该注意对伤口以及周围组织进行保护,并确保伤口周围湿润清洁。

2黄色伤口

应该注意对伤口进行清洁与消炎,及时将脓性分泌物清除及控制局部感染。

3黑色伤口

应及时进行清创,尽早将坏死组织清除,但也需要注意,针对不同的群体应该采取不同的清创方法,例如针对高龄/营养不良/慢性病的人群,以自溶清创为宜;针对干性黑色伤口也以自溶清创最好,但湿性坏疽伤口则不可自溶清创。

4混合伤口

若患者红色伤口占比1/4,黑色伤口占比3/4则需在清除黑色坏死组织的同时,保护红色伤口;若为黄色伤口1/4、黑色伤口3/4仍以清除黑色坏死组织为主,同时清除黄色分泌物,控制感染;若为红色伤口1/2、黄色伤口1/2则需要将黄色分泌物、失活组织清除,同时保护红色组织.

5浅层伤口

需要注意减轻并预防感染,对残存的上皮组织需要进行有效保护,并为其提供舒适的愈合环境。

6全层伤口

需要将坏死组织及时清除,并对伤口进行覆盖创面,保护残存上皮组织,为其建立愈合环境。

7急性伤口

急性伤口护理中应尽快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修复受损组织。在护理中药注意稳定患者情绪,评价伤情、伤口,然后及时清创,对于浅表型急性伤口使用封闭敷料进行创口封闭;针对全层伤口在清创后进行缝合。

8慢性伤口

考虑到慢性伤口形成过程花费时间长,因而在皮肤周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皮肤组织营养不良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坏死,因而护理中应该对慢性伤口形成原因、伤口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对患者的依从性、恢复愿望等进行了解,然后以患者可接受的方式清创,转化慢性伤口为急性状态,然后采取急性伤口护理中的防范,以合适的敷料进一步调理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9伤口调理

随着近几年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伤口治疗方面也提出了新的理念,认为应该选择适宜的敷料,确保伤口能够长期处于湿润状态,然后促进细胞增殖活动微环境良好,以实现加快肉芽组织生长的目的,这也是一种能够为皮瓣移植术或自发性上皮形成创造条件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