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护理与健康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鼻咽癌放疗护理与健康指导

奥格莱姆·咯迪尔,艾合台尔尼沙·艾尼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1

【摘要】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患者日常健康指导及放疗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鼻咽癌放疗患者入组实验研究,共选择2019.7-2021.4期间120例患者入组,采取数字随机模式分组,共分成2组,探究组及常规组,探究组为患者实施日常健康指导及放疗护理干预,常规组采取基础护理,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探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常规组较低(P<0.05)。结论:日常健康指导及放疗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治疗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放疗护理;不良反应;健康指导;鼻咽癌

鼻咽癌属于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放射治疗为现阶段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患者鼻咽癌放疗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为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应对于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本次对于我院鼻咽癌放疗患者应用日常健康指导及放疗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将从院内2019.7-2021.4期间鼻咽癌放疗患者中实施目标选择,统计入组120例,为患者实现数字随机分组,分为探究组、常规组,纳入标准:患者均鼻咽癌,临床资料清晰;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者;探究组分别入组40例、20例的男患及女患,年龄23-56岁,平均44.85±3.04岁,常规组分别入组39例、21例的男患及女患,年龄23-56岁,平均44.79±3.11岁,对于所有患者分组后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一般资料,分析结果P>0.05,则可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探究组应用日常健康指导及放疗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及同情心,并尊重患者、关怀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减轻不良刺激,赢得家属的配合,并满足患者情感需求,稳定患者内心焦虑情绪。医务人员需要对于患者解释详细,并维持精细护理及精湛技术,减轻痛苦,需要给予其更多的爱心及关怀,帮助患者及时建立坚强意志,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②口腔护理:放疗前应对于口腔、牙齿进行仔细检查,有龋齿的患者应在放疗前进行修补,无法修补的牙齿以及残根应将其拔除,使其口腔牙龈疾患清除。在进行放射治疗应叮嘱患者每日饭后利用含氟牙膏进行刷牙,并采用生理盐水以及多贝尔漱口液漱口,叮嘱患者戒烟、戒酒,预防口腔黏膜反应。③放疗前护理:照射前应指导患者维持照射野皮肤保护,预防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反应的严重程度一般与剂量相关,与放疗期间的局部护理同样具备联系。因此,需要尽量避免衣领等对于颈部照射野皮肤产生摩擦,避免抓搔,禁止佩戴化纤类围巾及暴晒。叮嘱患者穿着棉绒内衣照射,也可利用温水进行轻沾洗,局部禁止利用肥皂擦洗以及热水浸洗。禁用酒精、碘酒等刺激性消毒剂,避免应用化妆品外涂及张贴胶布。因氧化锌属于重金属,进入放射治疗时不可带金属物品,避免增加射线吸收,使其皮肤损伤加重。同时,需要积极指导患者维持照射皮肤划痕线清晰,避免洗脱照射野标志。④放射中的不良反应护理:骨髓造血系统护理:对于放射线高度敏感,放疗后第二周会产生全身反应,一般表现出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指导患者每周一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及时进行抽血化验,如发现白细胞低于4.0×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应考虑暂停放疗,并结合升白药物,注重加强营养,应进食具备补气养血的食物,例如,鸡、鸭、肉、鱼、赤豆、大枣、猪肝、香菇、黑米粥、黑芝麻、菠菜等,禁止食用刺激辛辣性食物。消化道反应:患者如表现出味觉减退、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应利用药物治疗。例如,思密达、胃复安等,饮食一般以清淡为主,食物应保持易吸收、少量多餐,确保营养总摄入量。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口腔粘膜炎产生溃烂、糜烂、溃疡引起剧痛,属于鼻咽癌较为常见的放疗反应,通常放疗1-2周后会产生轻度味觉改变,唾液黏稠、口干、味觉改变,与受照射区域粘膜冲洗明显加重有关,并伴随一定疼痛,患者进食受限,一般能进食半流质食物及软食,放疗5~6周后会存在大片假膜,患者具备咽喉剧痛及口干,此时患者咽痛而导致进食困难,应指导患者多进食无刺激清凉食物,在黏膜溃疡处利用维生素B、维生素C、新若明等点涂,确保口腔清洁,每日饮水2000~3000ml,促进毒素排泄。照射野皮肤反应:皮肤反应一般为干性、脱皮、湿疹、脱皮、红斑为一度放射性反应,不需做特殊处理,可自然消退。干性皮炎如瘙痒可应用3%的薄荷淀粉针对湿性皮炎需要预防感染,外涂抗生素药物。例如,康复新软膏烧伤湿润膏的促进表皮生长,针对三度皮肤反应需要对于其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必要时可停止放疗,并指导患者勤剪指甲,避免用手抓挠,预防感染急性放射性腮腺炎。急性放射性腮腺炎一般在放疗后1~3天产生,为一侧腮腺区域疼痛、肿胀,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并伴有发热及腮腺导管较细,放疗时使导管上皮细胞水肿,引发唾液潴留,关键在于预防,指导患者放疗前几天避免使用任何引发唾液分泌增加的食物。鼻腔出血:放射性杀死癌细胞过程中,会对于鼻黏膜鼻腔产生损伤,使正常分泌功能及清洁功能丧失,引发激发感染,导致鼻咽部癌组织脱落、坏死,产生出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2.0计算日常健康指导及放疗护理干预相关指标,n,%为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表示,卡方检验指标,统计学获得P<0.05,则有意义。

2.结果

探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探究组、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详情[n(%)]

组别

湿疹

放射性皮炎

发生率

探究组(n=60)

1(1.67)

1(1.67)

2(3.33)

常规组(n=60)

5(8.33)

7(11.67)

12(20.00)

X2

-

-

8.0863

P

-

-

0.0045

  1. 讨论

早期鼻咽癌放疗后五年生存率约为70%,中晚期鼻咽癌放疗后5年生存率约为20%,放疗中射线照射在体表接近肿瘤部位,针对正常组织同样会产生较大影响,淋巴全身及局部放射不良反应损伤,因此,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应注重不良反应的护理及治疗[1-2]。其副反应较大会引发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如患者顺利完成放疗,需要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需求,其中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为积极预防鼻咽癌放射治疗相关并发症,需要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及时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通过全程健康教育及指导,应积极做好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对于放疗知识不够了解,护理人员需要向其及家属进行相关放疗知识讲解,介绍放疗中可能产生副反应,使患者能够减轻恐惧心理,帮助患者建立康复及治疗信心。保证患者各项护理计划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需要对于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并严格观察出血量,避免血液误咽胃部,引发呕吐、恶心,使恐惧加重[3-4]

综述,鼻咽癌放疗患者应用日常健康指导及放疗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晓霞,牛立蓉.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S2):44-46.

[2]万霞,卢涛涛,张文.基于CiteSpace的鼻咽癌放疗患者护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4):4715-4721.

[3]刘妮.早期营养护理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36(06):194-196.

[4]李冉.优质护理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的保护价值探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36(06):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