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在监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超声心动图在监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

虞秋荻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监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就诊于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的86例多病因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分成A组(LVEF水平正常)42例,B组(LVEF水平低于正常)44例 ;两组慢性心衰患者研究前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在给予相应临床治疗措后再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A、B两组的 LVEF 水平。结果:A组治疗前 LVEF(61.42±5.27)与治疗后(60.48±9.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8.863,P>0.05); B组治疗后 LVEF(59.36±10.04)与治疗前(34.48±5.37)比较,明显升高(t =10.0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监测、评估多病因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慢性心衰患者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LVEF;多病因慢性心衰;临床应用

慢性心衰(CHF)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2019年我国进行的一项大规模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衰患病人数约400万,其中男性占0.7%,女性为1.0%。相对于其他慢性疾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老年人群高发性、心力衰竭死亡率逐年上升和医疗卫生支出费用远高于其他疾病等特点。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逐渐发生发展的进展性疾病,包括心肌受损、心脏舒缩功能异常、负荷异常三方面致病因素;我国流行病学显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位于慢性心力衰竭致病因素的前三位。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复杂的慢性心衰,老年患者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疾病,对慢性心衰的患者及时的诊断和干预治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可提供关于心腔容积、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室壁厚度、瓣膜功能、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和心力衰竭病因的即时信息,这些信息对明确心力衰竭诊断、确定适宜治疗和指导预后分析都极为重要[1]。本研究通过对86例多病因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旨在为今后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来院就诊的86例多病因慢性心衰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的结果分为A、B两组;

再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每组患者进行脏功能检测并分级,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Ⅲ级(活动明显受限,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Ⅳ级(在休息时即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A组42例;LVEF处于正常水平;男、女分别为20例、22例;年龄均值为(67.39±6.54)岁;其中NYHAⅡ-Ⅳ级分别为11例、19例、12例。低于LVEF正常水平的44例患者分为B组,其中包括男23例,女21例,年龄均值为(68.25±.7.33)岁,心脏功能Ⅱ-Ⅳ级分别为14例、17例、13例。研究前A、B组患者资料差异(P >0.05)符合本次研究要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

  根据欧洲心脏病协会指南:正常静息状态下患者LVEF水平的正常参考值:55%-65%,小于 50%应判定为异常[3]。本次研究病例中A组患者42例为 LVEF水平正常者,B组患者44例为低于正常LVEF水平者

1.3排纳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多病因慢性心衰且非急性心梗发作者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引起的慢性心衰);(2遵从医嘱治疗者;(3近期未行重大手术者;4符合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学原则

  排除标准:(1)单病因引起的慢性心衰;(2)慢性心衰急性发作者;(3)患者及其家属不愿配合研究者(4)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检查者。(5)体位受限,不能左侧卧位者

1.2方法

1.2.1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参与者参加研究时均进行彩超检查使用GE ViVid E95;为了采集最佳图像嘱患者采取左侧卧位30-45°)左手臂置于脑后打开肋间隙连接心电图探头置于心尖处,显示标准心尖四腔心及心尖二腔心切面,存储≥ 3 个心动周期图像,采用改良 Simpson 法测左室LVEF,测三次数据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1.2.2临床治疗:结合两组患者疾病起因、表现、体征及并发症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根据实际病情酌情使用利尿剂、强心剂(如洋地黄)和扩张血管药物(硝酸酯类)改善症状,ACEI或ARB、β受体阻断剂逆转心室重塑,根据心电图检查评估使用CRT进行治疗;对于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贫血等并发症患者,及时对症治疗;全程严密观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做好及时抢救的准备

[4]

1.3观察指标: A.B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6.0系统进行处理,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A、B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对比

A、B两组治疗前后LVEF 指标变化: A组LVEF在治疗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B组治疗前和治疗后,LVEF在治疗后明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A、B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对比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61.42±5.27

60.48±9.85

8.863

0.518

B组

34.48±5,37

59.36±10.04

10.023

0.002

9.076

4.663

P

0.000

0.001

三、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前 LVEF为61.42±5.27与治疗后60.48±9.85LVEF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t =8.863,P>0.05); B组患者治疗前LVEF(34.48±5.37显著高于B组治疗后LVEF(59.36±10.0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23,P<0.05)。

  心力衰竭起病急,心衰发生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受到肺泡瘀血的影响导致呼吸、循环受阻,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5]。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迅速,由于多病因慢性心衰疾病具有老年人群高发的特点以及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减退常常伴随着多种慢性疾病,因此,多病因慢性心衰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群身体健康首要因素,极大程度影响了老年人群晚年生活[6]。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心脏彩超的出现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诊断方法。由于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功能结构检测中具有动态性、无创性及直观性且操作相对简便,相比于CT、MRI价格低廉,不受心脏起搏器、冠脉支架植入或机械瓣膜置换等影响,是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式,可以通过心脏彩超的检测得到LVEF,观察室壁厚度、运动状态,对诊断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有相关研究指出,LVEF 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心力衰竭的标准[7]。相关研究认为,超声心动图可以有效辅助诊断多病因慢性心衰,但在病因诊断中并不具有特异性,不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心衰病因的依据,但LVEF水平在多病因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提供可靠依据,对于临床治疗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1.选择的样本量偏少;2.主要针对慢性稳定性的心力衰竭,对于急性心衰的临床结果并没有纳入讨论;3.在测量LVEF时,心尖四腔心及二腔心切面的选取可能非标准切面,或者患者本身图像条件差。4.LVEF的测定本身收到心脏前后负荷及实时心率的影响。

三、结果

1.超声心动图可以持续的动态监测多病因慢性心衰患者的LVEF,具有无创,廉价的优点;2.超声心动图可以指导多病因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并且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影像学组. 中国成人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 2019(5):15.

[2]曾学寨, 刘德平. 201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指南解读[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 021(005):355-358.

[3]孙柳梅, 吴扬燕. 心脏彩超LVEF和血NT-pro-BNP,MMP3与老年多病因心衰的相关性分析[J]. 黑龙江医学, 2021, 45(15):3

[4]关宝玉. 老年多病因心衰与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4):3.

[5]王少玲. 浅析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7):1.

[6]何新兵, 王庆高, 张振千,等. 6min步行试验与心脏彩超评价养心通脉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9):3.

[7]宋荣娟. 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断意义[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4):3.

[8]夏群. 慢性心衰患者心脏超声诊断参数价值研究[J]. 安徽医药, 2014(5).

截图2022060913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