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整体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探讨

欧阳南雁

福建省三明市中西结合医院  福建省三明市 365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方法:选取时间:2019年7月~2020年12月,选取对象:在我院进行规律诊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且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观察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更低,相比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更低,相比于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将整体护理干预运用在高血压患者中,通过注重患者的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稳定血压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整体护理;高血压;心理护理;影响价值

前言: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且属于慢性疾病。该病诊治时间较长,且治愈率较低,需长期服用药物进行血压控制。但由于该病治疗周期较长,且多数为老年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易出现不同的心理情绪,导致依从性降低[1]。且在既往的护理干预中,主要以健康教育为主,对患者心理注重度不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故需在进行药物控制的同时,配合积极的心理指导干预,以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2]。本次研究将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具体疗效,并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中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及方法

资料

    研究针对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护理措施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各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女性=27:18,患者的年龄最大者为72岁,年龄最小者为56岁,平均年龄值为(62.41±3.22)岁,患病时间最短者为1年,最长者为4年,平均患病时间值为(3.85±0.21)年;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女性=28:17,患者的年龄最大者为71岁,年龄最小者为55岁,平均年龄值为(62.54±3.11)岁,患病时间最短者为1年,最长者为5年,平均患病时间值为(3.90±0.22)年。选取标准:90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史以及有精神异常对本次研究不配合患者。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对患者进行基础的健康宣教,以及日常的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①综合性健康宣教。对患者实施基础宣教的同时,需进行全面性的健康指导。将高血压的发病原理、诊治周期以及预后情况告知患者,并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以及未按时服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定期在社区开展相关讲座,以解答患者的疑虑。同时发放手册,采用动画趣味等形式,将高血压的基础知识进行呈现,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

②综合性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且结合患者自身需求,与患者保持耐心沟通交流,主动倾听患者的个人想法,以强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出院后,通过健康随访,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协助患者提升治疗的依从性。

③综合性生活干预。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需减少脂肪以及避免盐分含量过高,以及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量,并增加维生素以及蛋白质含量的摄入,以维持营养均衡。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作息,并保持日常锻炼。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值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值。

②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行评定,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4](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5](SDS)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定,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

用SPSS20.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用(±s)表示两组患者的血压值、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水平对比,观察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更低,P<0.05,具有明显差异性。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x±s)(mmHg)

组名

例数(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5

152.23±2.31

138.62±2.27

98.42±2.28

88.41±2.23

对照组

45

152.22±2.42

145.40±2.24

98.32±2.37

93.41±2.32

t值

-

0.0201

14.2615

0.2039

10.4231

P值

-

0.9840

0.0000

0.8388

0.0000

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对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更低,P<0.05,具有明显差异性。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比较(±s)(分)

组名

例数(n)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5

65.22±2.12

40.21±2.11

65.37±2.24

41.53±2.34

对照组

45

65.25±2.21

46.21±2.12

65.28±2.36

46.41±2.36

t值

-

0.0657

13.4565

0.1855

9.8501

P值

-

0.9478

0.0000

0.8532

0.0000

3 讨论

高血压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好发于中老年患者,需在早期进行药物干预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由于该病需长期口服药物诊治,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在既往的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重视度不高,导致患者心理情绪无法改善,影响预后效果。本次研究采用的整体护理方案,以心理护理干预为中心,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干预,以保证患者诊治过程的舒适度,并有效改善心理状态[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差异性。结果表明,通过强化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情绪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情绪波动,以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将整体护理干预运用在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以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郑雪瑛,朱旭英.门诊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其用药依从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2):4088-4091.

[2]汤爱萍.陪伴式情感护理对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9):1599-1601.

[3]甄丽娜.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5):275-276.

[4]汪华清.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0):262-263.

[5]刘念,杜飞.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9):174-176.

[6]吕晓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75-276.

欧阳南雁

出生日期 : 1973.01.06

性    别  :女

学    历 :大专

职    称  :副主任护师

研究方向  :糖尿病健康教育

科    室 : 监管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