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护理中的常见管道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1

重症护理中的常见管道护理

李穆英

中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100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而言,管道护理是重症护理中非常关键的,由于患者病情发展的速度较快,而且程度往往会比较严重,需要通过静脉通路的建立或者是留置数条管道来尽可能延长其生命。所以重症护理中,管道护理是非常常见且极其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是患者生命通道,是保证有效治疗效果的根本,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管道脱落等不良事件,轻者会使患者痛苦加倍,增加医疗费用,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医患纠纷由此引发,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才能将重症护理中管道护理工作做好,便成为了护理人员需要重视的。而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此方面,具体内容以下详细进行了阐述。

1护理流程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置管是治疗的关键,而管理流程的优化则可以将护理的质量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护理以及脱落时的操作流程熟悉掌握,并且能够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当护理的时候,要求护理人员评估管道护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其中评分≧8分为高危,4-7分为中危,3分为低危,要据管道评分确保护理更具针对性。例如重点监测高危患者,15-30分钟巡视一次,同时还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引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密切监测;针对低危患者,护理人员可将管道护理意义告知患者,在强化巡视的同时,患者懂得一些基本处理流程。第二点如果管道出现了滑脱,护理人员要以流程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高危患者管道脱落应该在第一时间告诉主治医生,并将记录认真做好,找原因,进而完善预防措施;如果是低危患者管道脱落,则可进行常规化处理,也可寻求医生指导。

2护理方法

第一,当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以后,医生根据其病情会要求护理人员给予管道置入的操作,如果是低危置管往往由责任护士操作,高危置管则是由专科医生操作,护士给予配合。

第二,当置管结束以后,责任护士要评估管道护理风险,给予护理分级,≧8为重点护理,3分为常规护理。置管后的患者要一小时巡视一次,护理人员要将检查、护理情况进行登记,同时还要签字。科室护士长要每天对护理的情况进行监督,交接班时要认真核实记录情况。若发现患者病情有恶化,要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是否需要将新管道置入,此时要再次评估管道。如果患者病情有好转的迹象,需要将导管拔除时,要将拔管的时间记录清楚。

第三,置管完成以后要进行相应的标识,对不同的管道标识明确,记录完整,既要包括置管时间、责任护士,同时还要将置管类型标明,例如如果是胃管、肠外营养等可采用绿色标签,如果是尿管、引流管等可采用绿色标签,其他类型的则用白色标签,切记不得混淆,除了要用不同颜色标签以外,还要将各引流管引流部位标注清楚,将不同通路划分清楚,确保标签标识更加清晰、完整,而且粘贴的位置要合理。

第四,加强观察以及巡视,对于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并且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对患者病情观察要认真,操作流程要规范,特别是对于那些极易出现管道脱落的患者,观察以及巡视的次数可适当增加,确保防范措施更具针对性。以具体需求为依据,可重新设计护理记录单,进而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对于刚刚照顾重症患者的新护士而言,可通过经验老护士引导、帮带,使他们的技能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应急以及独立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第五,重症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再加上身体上的折磨,往往会产生不适感,而此进护理人员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对室温、湿度严格把控;同时还要将不同类型治疗、护理操作集中,尽可能的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或者是消极影响。对于低危患者可定期为他们做心理疏导,对患者隐私部位给予保护;引导患者对环境尽快适应,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间保持信任。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以其具体需求为基础,提前告诉他置管的重要性、必要性、暂时性,同时还要将导管脱落危害性为患者讲解,缓解其紧张心理;如果患者气管切开或者插管,要及时与其交流,鼓励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允许的情况下家属可探视,在家属亲情感染下,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

第六,约束带的使用要规范,在约束带使用之前,护理人员要评估患者性格、耐受程度,如果患者手术后没有清醒,而且管道置入较多,脾气暴躁,那么要将其双上肢约束,确保其功能位的同时,将衬垫垫好,松紧度适中,密切观察患者被约束位置的皮肤颜色,如果约束时间较长可对其部位进行按摩,使血液循环加快,患者更加安全与舒适。

结束语

在重症护理中,管道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本身患者病情较重,在抢救以及治疗过程中,为了维持生命体征需要将多条管道置入,特别是一些高危重患者,一般情况下留置的管道会更多,无形之中使得护理难度、风险大幅度增加,对于护理过程中的要求也会较高,管道护理质量决定了临床治疗是否有效,是否安全,所以在管道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将护理管理流程不断优化的同时,制定风险评估及识别标准,确保护理管理方法的完善,确保患者生命通道更加通畅,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