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林琳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患者均在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入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知识掌握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知识、自我护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建议推广临床借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又被称之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管腔血流急剧显著下降,使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从而引起心肌严重的缺血缺氧,甚至急性坏死。具有发病急、病情急骤等特点,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广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绝大多是患者因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欠缺,极易导致在治疗期间出现负性情绪,从而增加治疗难度,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为了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提高临床配合度,改善预后,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具有重要作用[1]。基于此,本章将我院在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入组的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其主要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患者均在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入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位于48~75岁,平均值(61.52±2.88)岁;研究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位于49~76岁,平均值62.48±2.89)岁。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为其介绍医院环境和病房环境;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做好记录;协助患者完成检查;按照医嘱给予药物指导等等。

研究组应用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教育: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为呈现出不同的负性情绪,比如焦虑、恐惧、抑郁以及紧张等,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护患关系,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适当予以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可通过为患者讲解成功案例,来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提高临床配合度;(2)饮食教育:护理人员应耐心为患者及家属介绍正确饮食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告知其正确的饮食方案,主要以易消化、低脂以及低盐为主,嘱咐患者多饮水,适当补充高维生素以及高纤维等食物,利于排便,禁止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高的食物,禁烟禁酒;(3)活动教育:因患者需进行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以及按摩,避免出现压疮情况;同时,待到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可指导其进行肢体被动训练,防止关节僵化的发生;最后,待到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鼓励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以此促进自身病情快速恢复;(4)用药教育:护理人员需主动为患者以及家属介绍药物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物用量、用药时间、药物作用以及禁忌等等,帮助患者正确认知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最后,指导患者自我护理的基本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知识掌握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知识掌握调查表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用药知识、自我护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每项满分为50分,分值越高表示知识掌握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3.0检验差异,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X2和t值检验,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用药知识、自我护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知识掌握评分对比(分)

组别(n=20)

用药知识

自我护理

疾病相关知识

研究组

32.14±2.36

30.87±2.42

39.64±2.71

对照组

26.45±1.68

21.67±1.52

28.79±1.86

t

8.7840

14.3971

14.7624

P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在临床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发病原因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合并症等有着重要联系,临床常表现为神志障碍、低血压、心绞痛以及心律失常等异常症状;除此之外,因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急骤的特点,导致绝大多数患者致病后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比如恐惧、紧张以及焦虑等等,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2]。以往的常规护理太过于单一,护理过程中缺乏对患者的心理和认知等方面的干预,导致临床效果并不理想;而健康教育作为当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不仅纠正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错误认知,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改善预后有着显著作用;除此之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会长期伴随着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提高治疗疗效[3]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旭光,王俊祥,李艳芳.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3):271.

[2]郭春苓,朱惠连. 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运用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9):170.

[3]李金莉.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母婴世界,2021(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