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目标管理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护理目标管理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田春雪

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 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护理目标管理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ICU接收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 32例,奇偶数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选用护理目标管理)与常规组(选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与入住ICU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肺不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撤机成功例数较常规组多(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3%,与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90%相比,明显下降(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护理目标管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撤机成功机会,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预后较好,提升其生存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目标管理;重症肺炎;机械通气;预后

重症肺炎是ICU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肺炎除呼吸系统相关症状外,存在呼吸衰竭及其他系统明显病变的危重阶段,该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当加用机械通气维持基本生命体征[1]。然而,机械通气属于有创性操作,在治疗过程中,会引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不张等发病风险的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又会加重患者病情程度,导致患者病情复杂,预后较差[2]。因此,早期正确的护理方案对重症肺炎机械性通气患者尤为重要。本文对收治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目标管理与常规护理的比对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ICU接收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 32例,奇偶数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与常规组16例),实验组8例,女8例,平均年龄(70.72±14.91)岁;常规组10例,女6例,平均年龄(70.80±14.43)岁;两组均按同一诊断标准纳入,APCHE Ⅱ评分≥10分,均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疾病、胸部外伤病史、脑卒中病史患者。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ICU内的环境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常规口腔护理,体位护理等。

实验组使用护理目标管理内容包括:(1)入院评估目标:患者入院后由专业人员进行MEWS评分表病情评估,该量表主要包含五个项目即体温、呼吸、意识、心率、收缩压,评分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2风险评估:根据不同患者的评分判定患者的风险等级,0-4分为低风险,5-9分为中风险,>9分为高风险。对患者气道进行Belton评分分级,该项主要包括三组内容即咳嗽反射、分泌物量、分泌物黏滞度,评分等级(ABCD)与风险分级成正比。低风险患者佩戴绿色标识,气道护理选用D级,MEWS评分1h/次。中风险患者佩戴黄色标识,此为存在肺部感染,应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餐前、餐后及雾化吸入后增强排痰护理,痰培养针对发现病原菌采用相应抗生素治疗,MEWS评分1h/次。高风险患者佩戴红色标识,此为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率极高,床旁配备急救药品,进行血液标本绿色通道开放,MEWS评分30min/次。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与入住ICU时间。

②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肺不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指标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23.00,率(n,%)为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为均差,[n()]表示,t检验;指标统计学以P<0.05为标准。

2.结果

2.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与撤机成功例数比较

如表1,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撤机成功14例,明显优于常规组24例,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与撤机成功例数比较

分组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d)

撤机成功例数[n(%)]

入住ICU时间

实验组

16

4.51±1.72

14(93.55)

8.42±2.46

常规组

16

5.26±2.64

9(77.42)

10.37±2.73

T/X²

-

0.959

6.788

2.122

P

-

0.345

0.009

0.042

注:与常规组相比,#为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如表2 实验组肺不张患者1例,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23%,较常规组发生率12.90%明显降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分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谵妄

肺不张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发生率

实验组

0(0)

0(0)

1(6.25

0(0)

6.25

常规组

212.5

1(6.25

212.5

1(6.25

37.50

-

-

-

-

4.571

P

-

-

-

-

0.032

3.结论

护理目标管理是针对疾病因素进行早期预防的一种针对性预警护理措施,对死亡率较高,病情复杂、变化较大的重症肺炎患者应用该护理措施,可早期进行干预,降低不良时间发生风险[3]

本研究使用护理目标管理与常规护理对照研究,数据表明,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与撤机成功例数均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且实验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亦明显低于常规组,由此可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护理目标管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撤机成功机会,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预后较好,提升其生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丹.RICU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1(01):64-67.

[2]李丹,高胜浩,王海播.护理目标管理对机械通气中的重症肺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01):183-186.

[3]冯金玲,何冰清,郑惠文.目标导向循证护理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07):71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