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个体化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王彬艳

泸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预后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接受个体化心理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负性情绪、预后。结果:研究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个体化心理护理;负性情绪;预后

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长、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疾病特征,属于普遍多见的慢性精神性疾病之一,可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导致预后较差[1]。目前临床中多主张采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以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精神状态。由于该疾病容易受到疾病、药物、心理、社会支持不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焦虑、抑郁、沮丧、悲观等负性情绪,进而影响疗效和转归,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2]。因而,有必要加强心理干预。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比为18:12;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55岁,平均(35.12±6.08)岁;研究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比为19:11;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56岁,平均(36.05±6.79)岁。统计学分析两组基线资料,结果得出P>0.05,存在可比价值。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病情观察、生活指导等。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接受个体化心理护理,包括(1)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需保持真诚、礼貌、热情态度,耐心向其及家属介绍医护工作者、住院环境等,可消除患者内心陌生感、无助感。此外,还需了解其平日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根据实际病情状况安排舒适病房。若患者精神状态较差,情绪波动较大,则需加强重视,多给予理解、关爱、鼓励、尊重等,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确保护理工作进行顺利。(2)针对性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可通过观看视频、发放宣教手册、一对一形式耐心向其介绍精神分裂症发病因素、治疗方式、转归、注意事项、用药不良反应等。与患者保持有效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尽可能满足合理要求,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困难。综合其现实状况,加强住院指导,增强治疗信心。(3)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个人背景、生活经历等,并制定与实施个体化心理疏导策略。积极与患者交流和接触,引导其主诉内心感受,耐心倾听并表示理解、同情;住院期间,多给予关怀、照顾;嘱其家属多给予包容、理解、支持等,使患感受到人文关怀、家庭情感支持,从而改善和摆脱抑郁、焦躁、沮丧等负性情绪。此外,还需加强个体化心理治疗,1h/次,1次/周。

1.3观察指标

①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负性情绪,护理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分值越高,说明抑郁、焦虑心理状态越严重;②预后,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分值越低,说明睡眠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DSSAS评分对比

研究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   两组SDSSAS评分对比x±s

组别

n

SDS(分)

SAS(分)

研究组

30

47.22±4.01

46.10±3.85

对照组

30

51.65±4.70

50.24±4.73

t

-

3.927

3.718

P

-

0.000

0.001

2.2两组PSQI评分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     两组PSQI评分对比x±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0

20.49±2.14

13.14±1.45

对照组

30

21.02±2.80

17.03±2.01

t

-

0.824

8.597

P

-

0.414

0.000

  1.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自身承受着沉重心理负担,从而对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造成直接影响,且大部分患者伴发一系列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绝望等,使其出现偏激行为[3]。因此,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及心理精神状态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提高疗效与改善预后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本次研究中,将建立和谐护患关系、针对性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措施贯穿于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全程中,一方面通过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生活背景等,积极取得患者信任,从而争取早日配合。同时,根据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方式的正确认知力,有利于消除内心顾虑,提高治疗依从性

[4]。另一方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并给予人文关怀和家庭支持,可使其,感受到正能量,保持良好心态,从而缓解负性情绪。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在最大程度上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遵医嘱行为依从性。研究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睡眠紊乱现象,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斌. 整合式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2):315.

[2]孙宗梅. ABC情绪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 2016,20(1):35-37.

[3]杨昆, 肖远奇, 何昌九,等.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 家庭医药,2017,13(70): 226-227.

[4]邱清娟, 马淑君, 吴树跃. 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4(28):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