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

/ 2

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

刘贵菊,王玉宇

陕西省人民医院710068

摘 要:目的:对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提升患者健康系数。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之间收治的14例剖宫产出现的术后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孕妇进行分析,了解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性措施。结果:全部孕妇都有两种及以上合并症,其中9例为高龄孕产妇,7例为剖宫产再孕,6例为胎膜早破,6例为妊娠期糖尿病。压力损伤发生率较高部位是骶尾部、臀部,主要是在当日发生的。结论:高危孕妇进行剖宫产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比较高,比如高龄、胎膜早破、贫血、病情危重等,应该落实管理和控制措施,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并且随时关注骶尾部和臀部的情况,加强防范处理,保护孕产妇生命健康。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落实,高龄产妇的比例不断的增加,剖宫产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持续升高。因此,需要充分调查和了解高危孕产妇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总结出预防措施,本文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之间收治的14例剖宫产高危孕产妇展开分析,调查各项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之间收治的14例剖宫产出现的术后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孕妇进行分析,全面了解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如下:产妇为剖宫产生产方式;产妇住院时出现压力性损伤。排出标准:住院前或者手术前出现压力性损伤问题。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采集

在收集资料时,对孕妇的特征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主要包含身高、体重、疾病诊断、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分期以及位置等。对于压力性损伤的分级来说,应该按照如下标准进行:1期:皮肤完整性良好,按压后没有出现变白的情况;2期:表皮或者真皮损伤,形成浅性溃疡问题,也存在部分水泡、擦伤等;3期:皮下组织发生损伤的问题,但是没有出现肌膜损伤的问题;4期:伤口已经危及到肌肉层、骨骼、肌腱等。

1.2.2 压力性损伤相关资料采集

经过研究结论分析,了解压力性损伤发生发展因素,分析孕产妇的特点,对本次高危孕产妇进行评分。当前所应用的预防性压力损伤的措施是减压,比如局部应用减压辅料、全身减压、定期翻身等。

2 结果

2.1  相关资料情况

本次14例孕产妇中,其中年龄≥35岁的有9例,占比为64.29%;全部孕妇中,有2种以上的合并症,比如剖宫产再孕7例,胎膜早破6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6例,中度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各2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剔除、膀胱损伤修补各1例。

2.2 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

期压力性损伤1例,2期13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部位,骶尾部6例,臀部8例。

2.3 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

对孕产妇进行必要的皮肤性保护,并且合理的使用减压垫、贴膜,并且适当的进行翻身,及时更换床单等用品,保持干燥、平整性标准要求。

3 讨论

3.1 加强预防,消除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

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在手术操作中,处理不当、麻醉以及术后阵痛、活动能力降低、恶露等,都会引发压力性损伤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年龄≥35岁的高龄孕产妇,发生率较高,容易导致一定的危险性因素存在。经过分析发现,胎膜早破孕妇进入医院后,常规就是卧床休息,预防发生脐带脱垂,适当的保持运动方式。如果长期保持体位固定,极易造成摩擦损伤的皮肤问题,进而导致压力性损伤病情的出现。此外,在孕产妇的住院过程中,没有进行皮肤防护处理,存在细菌感染的问题,导致压力性损伤的问题。羊水pH偏高,主要是碱性的形式,造成皮肤酸碱性的改变,失去平衡性,造成皮肤角质层的保护性能下降,皮肤感染问题严重,进而诱发压力性损伤的问题。

3.2 合理识别高危孕产妇因素,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教育 

医护人员是开展护理工作的主体,也是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的核心,如果护理措施不到位,或者工作不合格,极易导致发生危险性因素。当前普遍应用Braden评分了解压力性损伤的问题,预估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结合不同评分,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并且消除危险因素。随着二孩政策的不断落实,高龄产妇数量激增,导致压力性损伤的问题变得更加的严重。因此,必须提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防护和管理,尤其是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效的预防性存在压力性损伤的问题。但是如果培训不及时,或者人员能力不足,没有更新护理理念和意识,导致压力性损伤概率升高。基于此,医院管理者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大幅提升护理效果和质量,明确护理制度与流程,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保住孕产妇的身体健康。

3.3 应加强对高危孕产妇术中及术后的相关压力性

高危孕产妇在手术后,要结合病情的情况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落实到位。在手术后,及时清洁皮肤,保持臀部皮肤的干燥、清洁度;及时更换床上用品,落实消毒处理措施,避免存在细菌而导致感染的问题;定期帮助孕产妇翻身,防止臀部、骶尾部的皮肤长期受到压力作用而产生损伤的问题;对孕产妇进行体位更换时,应随时观察皮肤的情况,如果存在不良的情况,应立即处理,保持自主活动;适当的进行皮肤状况调查和了解,处理异常问题,防止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问题,有效的控制压力性损伤严重性变化。

综上分析,虽然剖宫产术后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低,但是在某些条件下,高危孕产妇发生率较高,一旦没有有效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应加强预防和处理,确保孕产妇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袁引弟,梁容肇.颈椎后路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J].安徽医专学报,2021,20(06):51-53.

[2]向荣.剖宫产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3):181-183.

[3]许欢萍,杨婕.风险量化评估联合三时段护理在特需病房肿瘤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防治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3):3608-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