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彭建波

丰都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8200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以及经颅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中经颅超声检查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颅脑CT检查,此外,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介入治疗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血流平均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等超声监测结果均高于介入治疗前,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各项数据变化可有效反映患者介入治疗效果。

【关键词】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诊断价值

目前,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脑部供血发生障碍为基础病理改变,该病致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脑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群体,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由于发病部位以及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见疾病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栓塞,早期鉴别诊断并开展对症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为论证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经颅脑CT检查以及经颅超声检查等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54岁~82岁、平均年龄(72.60±1.45)岁,其中有5例患者后期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27例确诊为脑血栓、有20例确诊为脑栓塞。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短时间内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临床症状,此外,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过其他治疗其他治疗。排除标准:(1)排除近三个月非首次行经颅脑CT检查以及经颅超声检查患者。(2)排除临床检查资料缺失患者。(3)排除合并本次研究影像学检查禁忌患者。

1.2方法

1.2.1经颅脑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颅脑实施CT平扫,其扫描范围为颅底至颅顶,而后经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后实施增强扫描,相关参数:层厚为2-3mm,窗宽为100H,窗位为35H,观察颞叶病变、小脑幕交界处、大脑半球凸面病变时需辅以冠状面扫描。

1.2.2经颅超声检查:分别在患者入院时以及完成介入治疗后应用色彩多普勒超声检测仪,经枕窗检测患者VA、BA、MCA、ICA等动脉Vm、S/D相关参数,探头频率为2.0MHz。

1.3观察指标

比较经颅脑CT检查以及经颅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检出情况,同时比较本次研究对象介入治疗前后相关经颅超声检查监测结果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中经颅超声检查检出率显著高于颅脑CT检查,见表1。

表1  两种影像学缺血性脑血管病检出情况   [n/%]

组别

n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

脑栓塞

检出率

经颅脑CT检查

52

80.00(4/5)

88.89(24/27)

80.00(16/20)

84.62%(44/52)

经颅超声检查

52

100.00(5/5)

96.30(26/27)

100.00(20/20)

98.08%(51/52)

X2

5.804

P值

<0.05

2.2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经颅超声检查各项超声监测结果均高于介入治疗前,见表2。

表2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前后经颅超声检查结果  [χ±s、cm/s]

组别

例数

VA

BA

MCA

ICA

Vm

S/D

Vm

S/D

Vm

S/D

Vm

S/D

入院时

52

17.22±2.45

3.62±0.14

20.21±2.16

3.82±0.24

34.22±2.38

3.61±0.21

25.32±2.36

3.81±0.12

介入治疗后

52

24.15±2.31

4.42±2.41

23.25±2.12

4.85±0.21

38.21±2.33

4.01±0.24

28.11±2.32

4.22±0.10

t值

21.314

22.142

22.534

20.185

23.381

24.025

22.812

28.13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单纯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结果往往难以有效鉴别诊断,经颅CT检查以及经颅超声检查由于费用较高,在实施相关检查前易遭到患者的排斥,但是上述两项影像学检查可在短时间内明确颅内动脉血管病变,同时均属于无创检查

[2]。经颅超声检查与经颅CT检查相比,结合脑血管血流动态改变,可对不同血管呈现不同颜色的改变,从而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以及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临床诊断依据,但是,该检查方式无法反应脑组织结构改变[3]。经颅CT检查可反应脑子组合异常结构改变,且临床检测耗时短,但是对患者机体可造成一定的辐射性[4]。本次研究显示参与本次研究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经颅超声检出率高于经颅CT检查,同时患者介入治疗后经颅超声检查各项数据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经颅超声检查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董艳霞.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介入诊断和治疗[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9):162-163.

[2]崔长富,魏媛媛,蔡宁,等.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联合屏气试验评估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14-16.

[3] 伦月.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86-88.

[4] 李怡,何文.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超声标志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1):1183-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