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温针灸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王国海 ,梁亚丽

兰州市中医医院   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温针灸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温针灸治疗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温针灸;临床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肢体慢性缺血疾病,主要致病原因为下肢动脉在动脉粥样病变影响下发生狭窄、闭塞,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麻木感、静息痛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降低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该疾病时,常采用药物治疗,用药后临床症状可得到一定改善,但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并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且药物长期服用后,较易发生不良反应[2]。中医外治法是传统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为温针灸。研究指出,利用温针灸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促进疾病快速康复[3]。本研究治疗以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温针灸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随机纳入45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52~83岁,平均(68.25±2.58)岁;病程3~12年,平均(6.82±1.45)年。观察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55~82岁,平均(68.30±2.52)岁;病程3~11年,平均(6.77±1.49)年。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2)经彩超检查确诊;(3)Fontaine分期Ⅱ~Ⅲ期;(4)知情同意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伴严重下肢或足部坏死;(2)合并肢体缺血性疾病;(3)肝肾功能严重不全;(4)不同意纳入本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采用西洛他唑片(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014),每次100mg,每天2次,口服,连续治疗30d。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温针灸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取仰卧位,下肢内外侧穴位、腘窝均要充分暴露出来,在选取穴位的皮肤行常规消毒,消毒液为75%酒精,针灸针选择一次性无菌针,规格0.25mm×25mm,所有穴位针刺方式均为直刺;委中穴、环跳穴采用提插泻法,快速进针,无需留针;太溪穴、血海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解溪穴、八风穴采用平补平泻法,进针深度15mm,留针20min,其中解溪穴、八风穴需将直径10mm、长度15mm的艾条插在针尾处,点燃底部,行艾灸,待艾条燃尽且针柄无温热感之后,再起针;每天针灸1次,连续治疗30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含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感、肤温肤色,每项症状0~4分评价,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伴有轻度症状表现,2分表示伴有中度症状表现,3分表示伴有重度症状表现,4分表示伴有极重度症状表现,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获取数据使用SPSS26.0软件处理,平均数±标准差(±s)为计量(相关指标: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感、肤温肤色)资料的表示方式,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比较±s)

相关指标

观察组(n=45)

对照组(n=45)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间歇性跛行(分)

3.11±0.25

1.08±0.09*

3.13±0.25

2.24±0.17

肢体麻木感(分)

2.56±0.33

0.57±0.11*

2.58±0.32

1.14±0.41

肤温肤色(分)

2.61±0.35

0.60±0.14*

2.62±0.37

1.27±0.2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随着不断提高整体社会生活水平,加之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明显升高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研究显示,该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包含高血压、吸烟、高龄、高凝状态、血液粘着性升高、高脂血症、高血压症等,其中危害最大的因素就是糖尿病和吸烟,可提高3~4倍的发病率[4-6]。目前,西医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西洛他唑片为常用药物,其属于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作用包含扩张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给药后,患者间接性跛行等临床症状可有效缓解,使痛苦程度减轻,但单独用药并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7]

温针灸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在不同穴位施以针刺和艾灸后,可发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8]。治疗过程中,于环跳穴针灸的目的是将风寒湿邪祛除,促进腰腿功能恢复;于委中穴针灸可发挥清热散寒、活血化瘀、去火的作用;于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针灸后,能够通经活络、健脾益气;于血海穴针灸后,既可活血化瘀,又可补血养血;于太溪穴针灸后,发挥清热祛风的功效;于解溪穴针灸后,可有效止痛,并舒筋、活脉;上述诸穴升降有序,给予针灸后能濡养脏腑百骸,进而使脾胃得到调理,并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强筋壮骨[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温针灸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促进下肢动脉血液供应改善,使疾病良好康复。

综上,应用温针灸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后,患者临床症状可有效减轻,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钢,曹莹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21,50(03):1-4.

[2]陈晓朋.温针灸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13):95-97.

[3]郭志敏,李大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初期的中医外治法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03):64-66.

[4]张华军,刘婷婷,张瑜,等.温针灸联合逐瘀通络血痹汤治疗脉络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8,38(08):809-814.

[5]张文俊.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8):3.

[6]郭晶,王晓娣,智慧,等.艾灸缓解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寒凝血瘀型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2022,(03):57-59.

[7]史翠娟,王斌.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诊治进展[J].山西中医,2020,36(01):63-66.

[8]仝光照,许志会,张青天,等.芒针联合纤溶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06):126-128.

[9]郭伟光,赵鸿儒,王景.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0,48(10):59-64.

[10]王瑞珩,刘跟莉,王晓薇,等.温针灸在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2):4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