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3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柳国霞

济南市口腔医院检验科 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目的:观察标本溶血以及不同溶血程度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在本院接受生化检验的200例术前接受生化检验的健康查体人群作为观察对象,采集其外周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经过临床检验后再对标本溶血处理,比较标本溶血前后以及不同程度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结果:电解质。标本溶血后钙(Ca)、氯(Cl)以及钾(K)表达水平高于溶血前,且重度溶血标本钙、氯以及钾表达水平高于轻中度溶血标本(p<0.05),溶血前后钠(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心肌酶。标本溶血后肌钙蛋白I(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明显高于溶血前,且重度溶血标本显著高于轻中度溶血标本(p<0.05)。肝功能。标本溶血后总蛋白(T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高于溶血前,且重度溶血标本显著高于轻中度溶血标本(p<0.05)。血脂。标本溶血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明显高于溶血前,且重度溶血标本显著高于轻中度溶血标本(p<0.05);而标本溶血前后、不同程度溶血标本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差异(p>0.05)。结论:溶血的标本对临床检验结果具有重大影响,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规范检验操作行为准则,以降低标本溶血发生率,提高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溶血;外周静脉血;临床检验;影响

溶血指的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因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毒素作用而破裂,以致于红细胞内物质、血红素以及血红蛋白大量溢出,使血清与红细胞蛋白结合,从而改变血清成分,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给临床判断病情、预后预测带来了巨大干扰[1]。在医学诊疗过程中,血样采集环节至关重要,因为现阶段临床医师对于患者身体情况的判断主要依赖于血液生化检验结果,一旦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出错,不仅会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而且还有可能会威胁到患者安全健康[2]。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指导临床及时制定科学高效的解决策略,主动规避标本溶血,提高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3]。故而本研究特此纳入200例术前接受生化检验的健康查体人群作为观察对象,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作为检验标本,比较了标本溶血前后以及不同程度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0例术前接受生化检验的健康查体人群作为检验对象,均于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在本院顺利完成各项检验,其中包括100例男性和100例女性,年龄18-77岁,均龄(47.8±13.6)岁。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标准:外周静脉血标本送去检验时无溶血、无血沉;无毒血症;签署研究知情书;自愿参与研究的18周岁及以上成人;无传染病。排除标准:标本污染;临床检验结果有缺陷;标本存在凝血块;肺部病变;心脑血管疾病;肝肾不全;乙肝;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

1.2方法

所有入组的术前接受生化检验的健康查体人群均进行临床检验,首先要求受检者空腹8-12h,然后在隔日清晨穿刺外周静脉,用肝素抗凝管采集静脉血作为检验样本,每位受检者采集2管,5ml/管,其中一管给予10min离心处理,每分钟2500r,分离血清,最后获得未溶血的样本,并运用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受检者的电解质水平、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心肌酶指标,检验试剂由罗氏公司提供。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其检验抗体由罗氏公司提供,采用南京凯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配套试剂。另一肝素抗凝管采集的外周静脉血标本给予溶血处理,即:离心操作10min,每分钟3000r,用竹签搅动血液,促使血液样本溶血,肉眼可见淡红色的血清,并作为溶血标本,然后运用血球分析仪检测HGB血红蛋白表达水平,若血红蛋白超过4g/L则视为重度溶血,否则判定为轻中度溶血。

1.3观察指标

(1)比较外周静脉血标本溶血前、溶血处理之后的检验结果,其中电解质检验指标主要包括钙(Ca)、氯(Cl)以及钾(K)、钠(Na);心肌酶检验指标主要包括肌钙蛋白I(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肝功能检验指标主要包括总蛋白(T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脂检验指标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2)根据标本溶血严重程度,比较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检验结果,其中159例轻中度溶血标本、41例重度溶血标本。

1.4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检验外周静脉血标本溶血前后以及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检验结果,均以均值(x)±标准差(s)形式描述,用t检验数据,用P值描述数据差异,当P<0.05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外周血静脉标本溶血前后的电解质检验结果 见表1

表1 外周血静脉标本溶血前后的电解质检验结果对比(x±s,mmol/L)

小组

例数

标本溶血前

200

2.1±0.2

105.5±3.9

4.2±0.3

136.8±5.2

轻中度溶血

159

2.4±0.5

107.6±4.2

4.7±0.4

136.9±5.5

重度溶血

41

3.2±0.4

112.2±5.8

6.6±0.5

137.2±5.1

t

16.442

8.047

22.059

0.478

p

<0.05

<0.05

<0.05

>0.05

2.2观察外周血静脉标本溶血前后的心肌酶检验结果 见表2

表2 外周血静脉标本溶血前后的心肌酶检验结果对比(x±s)

小组

例数

肌钙蛋白I(ug/L)

肌酸激酶同工酶(U/L)

肌酸激酶(U/L)

N-末端脑钠肽前体(ug/L)

标本溶血前

200

0.2±0.1

8.4±1.2

85.5±8.5

79.9±6.5

轻中度溶血

159

0.3±0.2

12.5±2.3

122.6±13.7

120.5±9.7

重度溶血

41

0.4±0.1

19.9±3.1

145.6±14.4

133.2±9.3

t

3.155

26.370

15.719

8.495

p

<0.05

<0.05

<0.05

>0.05

2.3观察外周血静脉标本溶血前后的肝功能检验结果 见表3

表3 外周血静脉标本溶血前后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对比(x±s)

小组

例数

总蛋白(g/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I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IU/L)

标本溶血前

200

70.8±2.5

19.2±2.2

15.5±2.6

轻中度溶血

159

73.3±2.4

33.2±2.8

19.7±0.9

重度溶血

41

85.5±4.3

45.4±3.3

25.5±2.4

t

22.175

26.490

30.156

p

<0.05

<0.05

<0.05

2.4观察外周静脉血标本溶血前后的血脂检验结果 见表4

表4 外周静脉血标本溶血前后的血脂检验结果对比(x±s,mmol/L)

小组

例数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标本溶血前

200

0.6±0.2

7.7±1.3

2.5±0.3

1.4±0.2

轻中度溶血

159

1.2±0.3

8.9±1.1

2.6±0.4

1.4±0.1

重度溶血

41

1.5±0.6

9.6±0.7

2.7±0.2

1.4±0.3

t

9.780

6.356

0.338

0.000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不同采血管、长时间存放标本、未及时送检、采血过程不合规、标本存储环境温度、转运时间过长等诸多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标本溶血现象,影响血细胞溶解,升高血红蛋白表达水平[4]。在送检标本中,标本溶血发生风险大约占4%左右[5]。溶解血细胞过程中,理化因素会出现明显的改变,细胞内离子大量释放并且进入血循环中,与此同时,细胞之中还会产生较多的大分子结合物质,比如线粒体代谢产物、肌钙蛋白物质等等[6]。一旦检验样本出现溶血现象,临床检验结果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影响指标可靠性、准确性[7]

电解质钙(Ca)、氯(Cl)、钾(K)、钠(Na)是现代临床反映人体电解质有无紊乱以及紊乱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血细胞溶解期间会释放大量的电解质,但是血浆内有碳酸盐缓冲系统、磷酸盐物质,对于电解质的紊乱具有一定的中合作用[8]。故而对于电解质检验结果的变化尚存诸多争议。本研究的标本溶血后钙(Ca)、氯(Cl)、钾(K)显著升高,说明标本溶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解质的表达,可能是因为血细胞溶解后,胞内相关离子释放过多所致[9]。但是标本溶血前后的钠(Na)无差异,可能是因为细胞外存在较多的钠离子,就算细胞内钠离子外流,亦不会改变钠离子的表达,说明钠离子的稳定性较高[10]

肌钙蛋白I(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心肌酶指标是现代临床判断患者有无心血管疾病以及衡量心肌梗死的主要指标,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11]。溶血程度越严重,心肌酶指标表达水平就越高。究其原因:标本溶血时间过长,心肌酶谱大量释放、蓄积所致[12]

总蛋白(T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溶血后显著升高,是因为(1)溶血期间,继发性血浆中富集诸多不同的细胞成分,加剧了线粒体、内质网的应激反应,导致肝功能指标产生大幅度波动[13];标本溶血之后,因为增加了线粒体膜通透性,使肝功能指标大量释放入血所致[14]

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是现代临床初步评估患者有无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指标。其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在标本溶血后显著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标本溶血前后无差异,说明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稳定性较高,标本溶血过程中,其参考值更加可靠。

总而言之,标本溶血带来的影响较为严重,给临床检验工作带来了巨大干扰,需要临床给予高度重视,规范操作,避免标本溶血,保障临床检验结果可靠、准确。

【参考文献】

[1]向燕君,周瑶,冯兰英,等.溶血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样本溶血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22,30(12):2233-2237.

[2]李莉,米赛良.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分析[J].新疆医学,2022,52(03):327-329.

[3]朱玉飞.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98-99.

[4]颜彦,林应标,夏川.标本溶血、脂血对实验室检验的影响及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04):898-899.

[5]王杜伟,李璐,王赛龙,等.Ⅰ期临床试验中血液标本溶血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04):450-452.

[6]李勇,张妍,罗微,等.标本溶血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叶酸及铁蛋白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1):1480-1482.

[7]邱玉萍,潘广娣,黄明珠,等.溶血现象对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与预防策略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0):1218-1219.

[8]何涛,党明,孟华.标本温度、溶血和储存时间对肝功能生化检测效果的临床价值[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05):420-421+424.

[9]高玲玲.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107-108.

[10]张凌云,费丽娜.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2):217-219.

[11]邸丽丽.探究和分析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0):36-37.

[12]曹秋君,吴燕.预防静脉血液标本溶血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08):1000-1004.

[13]吴红霞.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4):3486-3488.

[14]聂群,董晶,聂李平,等.标本溶血对常规凝血试验和纤溶标志物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2):2115-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