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低体温复温的回顾性分析及护理体会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集束化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低体温复温的回顾性分析及护理体会实践

陈昌霞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562400)

[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低体温复温的应用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9.8-2021.8}在本院出生的体温极低的早产儿,例数为8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早产儿为常规组(4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早产儿为集束组(40例)。对比两组早产儿体重恢复时间等指标;对比两组早产儿护理满意度。结果:集束组早产儿体温恢复时间低于常规组(P<0.05);体温2小时内恢复概率高于常规组,集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低体温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减少早产儿体温恢复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低体温早产儿;护理体会

前言:新生儿正常体温在36.5-37.5度之间,如果低于36.5度,则说明新生儿为低体温。早产儿由于皮肤薄,能量贮备少,温度调节功能较低,容易失去热量,对环境温度变化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导致低体温现象存在[1]。低体温会导致新生儿脏器组织受到损伤,功能受损,影响新生儿生命健康[2]。因此给予新生儿优质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集束化护理在低体温新生儿中的效果,资料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9.8-2021.8}在我院生产的低体重低温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的早产儿为常规组(4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早产儿为集束组(40例)。其中,集束组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24(小时);常规组40例,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24(小时),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住院时间超过48小时;(2)得到家属赞同方可实施。

排除标准:(1)患儿有系统性疾病;(2)患儿家属不配合。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集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方法如下:产房的体温管理,温度设置在27摄氏度左右,湿度控制在70%左右。胎儿在分娩之后,将其放置在预热的辐射台上,使用暖毛巾为胎儿擦拭身体,护理人员需要随时检测早产儿体温。

新生儿在转运阶段,也需要实施体温护理,使用转运暖箱转运,前期将暖箱预热30分钟,温度控制在34摄氏度之间,暖箱门开关次数需要减少,维持暖箱温度。护理人员检测患儿体温状态,在转运阶段,对患儿体温进行检测,重视对患儿头部保暖,直到患儿被安全转移。

使用包裹等方式,将患儿放置在预热的辐射台上,将胎儿使用的纸尿裤和鸟巢包等预热处理,将患儿放置在箱温在33摄氏度左右,湿度设置为60%的暖箱内,开箱次数需要减少。医护人员需要重视体温管理的重要性,集中实施医疗与护理活动,暖箱开门次数减少,建立暖箱内平衡。在为患儿清洁皮肤期间,采用擦浴方式,水温控制在39摄氏度,每次擦浴时间超过3分钟。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

(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85分,比较满意:>75分<85分,不满意:<75分)。

1.4统计资料

SPSS26.0为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指标,采用t检验,采用%表示患儿护理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说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比较常规组与集束组体温恢复时间等指标

集束组患儿与常规组患儿起始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体温恢复时间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

表1比较常规组与集束组体温恢复时间等指标[n(%)](±s

组别

例数

起始温度(摄氏度)

恢复体温时间(小时)

1小时未达到正常体温概率

2小时未达到正产体温概率

集束组

40

35.42±0.34

1.42±0.44

2(5.00)

0(0.00)

常规组

40

35.32±0.32

2.32±0.32

10(25.00)

9(22.5)

T/

-

1.355

10.462

6.275

10.141

P

-

0.179

<0.001

0.012

0.001

2.2对比集束组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

集束组总满意度占比高于常规组(P<0.05)。

表2对比集束组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集束组

40

16(40.00)

23(57.50)

1(2.50)

39(97.50)

常规组

40

13(32.50)

18(45.00)

9(22.50)

31(77.50)

X2

-

-

-

-

7.314

P

-

-

-

-

0.007

3讨论

早产儿常常容易出现低体温现象,原因有多种,早产儿自身生理特点,皮下脂肪较少,血管舒张和收缩性较差,骨骼还未得到完全发育,因此产生热量无法满足身体需求;第二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母体温度较高,胎儿出生后处于温度较低的环境,因此会出现低温状况

[3-4]

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为患儿提供温度与湿度适中环境,可以促使患儿逐渐适应,产生舒适感。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状况,可以对胎儿情况全面了解,避免发生危险情况。部分研究分析,转运的新生儿如果没有实施体温管理,则体温上升的概率相对较低,在转运途中,给予患儿体温管理,能够保证胎儿在转运之后的温度。如果暖箱频繁开启,会导致暖箱温度失去平衡,导致患儿体温降低,因此需要重视体温管理重要性,减少暖箱开门次数,提升护理质量[5]。在本次研究中,集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等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集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模式在低体温新生儿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家丽,胡琼燕,李峰,等.手术室复合保温策略对剖宫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14-19.

[2]苏亚梅,盖建芳,邓丽霞,等.集束化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低体温复温的回顾性分析及护理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21,(43):171-172.

[3]苏亚梅,盖建芳,刘晓丹,等.集束化护理对低体温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复温结局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3):2381-2382.

[4]郑静屏,梁月华.间歇性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6):807-809.

[5]蔡亭亭,郭跃华,刘姝,等.品管圈对极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恢复研究[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3):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