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及行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心理及行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樊璐

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及行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间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号分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心理及行为护理。就治疗依从性、康复效果展开观察。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对照组低,而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分值都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依从率:97.14%、82.86%,P<0.05。结论 为脑梗死病患加入心理、行为护理后,对提升治疗依从性和优化康复效果发挥的帮助较大,值得大力推崇。

关键词 心理护理;行为护理;脑梗死;治疗依从性;康复效果

脑梗死是机体脑部供血失衡后脑组织坏死所致的病症,通常该类病患脑部动脉会出现血栓和粥样硬化现象,官腔也会出现狭窄、阻塞,脑部供血会严重不足[1]。该病致死、致残率颇高,对病患身心健康造成的负影响颇多。其患病率伴随生活水准上升、生活习性的转变日渐变多。该类病症情况较为多变,其诱因也错综复杂。为了能够优化预后必须于早期阶段再通血管,将缺血缺氧时间缩至最短[2]。该病对病患身心健康均会造成负影响,病患易滋生诸多负性情绪,对后期开展的各项医务工作都会造成阻碍。故而极有必要配合心理干预,取得病患的高度配合。本文中就为该类病患加入心理、行为护理后的影响展开了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0例脑梗死患者,每组35例。对照组男、女各是19、16;年龄37-71岁,中位(51.06±3.29)岁;发病至救治时长(3.59±2.01)h。观察组男、女各是20、15;年龄36-72岁,中位(52.04±3.18)岁;发病至救治时长(3.61±2.12)h。两组一般资料,汇总后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待病患入院后掌握其详细病况,依照具体病况为其提供基础干预,监测好体征变动,出现异常情况立马联系医生处理,并做好配合。

观察组-心理、行为护理。①心理方面。观察病患情绪变动,一经捕捉到负性情绪苗头时立刻提供相应的疏导策略,使其负性情绪能够及时消解,以免病患受到多重负性情绪的困扰并积压于内心,对临床工作造成困扰。并且要向病患传授一些排解负性情绪的途径,指导其能够及时的将负性情绪作出自主调节,在出现负性情绪的第一时刻能够及时做好排解、发泄,使其保持一种稳定、平和的情绪状态,能够拥有乐观心性,对病症早日康复满怀憧憬。同时要带动病患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鼓励其在活动期间能够敞开心扉,正确对待病症,不再对病症抱有抵触等负性情绪,确保后续的各项医务工作顺利进展。②行为方面。依照其具体情况向其普及健康宣教,加深其对自身病症的了解度,并向其着重强调需注意事项,告知病患所用疗法、干预措施及实行的意义,确保所有病患都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病症,从而提升依从性,并全力配合所有的医务工作。必须要参照病患自身病况为其提供相对应的行为疗法,高度重视其情绪变动,主动同其交流,在交流时必须要有耐心,也可以依照病患喜好为其播放相应视频、音乐,使其注意力分散开。待病患存在烦躁或者心悸表现时,指导其做深呼吸。同时叮嘱病患必须要完全放松,带领其做一些放松肌肉的训练。

1.3观察指标

①康复效果:对两组病患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作出评价。②汇总两组治疗依从性。

1.4统计分析

本统计软件版本:SPSS23.0,计量资料:(IMG_256),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IMG_257检验,统计结果参照P<0.05。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对照组低,而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分值都比对照组高,P<0.05。表1。

表1 康复效果(n=35,分)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观察组

10.35±4.16

77.01±8.59

86.21±10.58

对照组

18.79±3.58

65.21±8.16

61.02±13.49

t

9.098

5.892

8.693

P

0.000

0.000

0.000

2.2 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对照组总依从率:97.14%、82.86%,P<0.05。表2。

表2 治疗依从性(n=35;%)

组别

依从

一般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率

观察组

21

13

1

34(97.14)

对照组

11

18

6

29(82.86)

-

-

-

6.576

P

-

-

-

0.010

3 讨论

脑梗死于临床中较为普遍,其致死、致残率颇高,中老年群体是患病的关键群体,生活水准的提升,生活、饮食等习性均出现了一系列转变,致使现阶段其患病趋势逐渐偏向于年轻化[3]。一经患病后病患会出现肢体偏瘫或者语言不清等表现,对其身心健康均会造成强烈的打击,会使其情绪变得异常低落,加之该病易复发,且迁延时间长,难免会使病患对治疗存在抵触感或者不信任,病患长时间处在消极情绪的困扰中,其依从性会变差,不能遵医用药,也不愿积极锻炼,对病症改善无益,因为需配合高效干预指导

[4]

心理、行为护理能够让病患以最佳的状态去对待自身病症,可以全力配合各项医务工作,对病症好转发挥的帮助较大。其中行为护理能够指导病患展开有效的训练,将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再辅以心理护理,引导其将负性情绪作出疏导,让其身心状况都保持平稳,从而提升其依从性,能够积极配合,加快病症康复。

本文中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对照组低,而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分值都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依从率:97.14%、82.86%,P<0.05。

综上所述,为脑梗死病患加入心理、行为护理后,对提升治疗依从性和优化康复效果发挥的帮助较大,值得大力推崇。             

参考文献:

[1]王佳琦.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22):2.

[2]王冬鸽, 靳慧丽, 王雪艳. 行为阶段-交谈方式对应式心理引导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1, 30(29):3.

[3]徐晓磊. 舒适护理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18):3.

[4]刘伟. 基于回授法为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脑梗死康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11):1968-1973.

 姓名,樊璐 ,科室 行政,出生年月 1979年5月,性别 女,民族 汉族,籍贯 江苏扬州,学历 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