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辩证论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辩证论治

刘瑛琦1李佳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150006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150006

摘要:荨麻疹(CU)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病种,典型皮损为风团-局部隆起的水肿性团块和(或)血管性水肿。病程大于六周即为慢性荨麻疹,多迁延难愈。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或肤色的形态各异的风团,皮肤表面隆起呈现橘皮样,周围多有红晕,凹凸不平,大小不等,或单独分布,或延绵成片,好发于全身体表上下,时隐时现,此起彼伏,发作无定时,骤起骤退,自觉剧烈瘙痒,影响睡眠及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发病率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增高。本病多因皮肤黏膜出现血管扩张通透性以及渗透性增加引起的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水肿反应,可伴有心慌烦躁等过敏性休克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受损反应,以及喉头支气管受累的呼吸困难、血管性水肿等相关并发症[[1]]。与丘疹性荨麻疹相区别,该病病因复杂,多数患者难以明确确诊原因。本文论述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由中医古籍的历史溯源,总结古现代医家的临床治疗经验,旨在发挥中医药疗法的独特优势,推展中医治法诊疗该疾病。并提高人们对慢性荨麻疹的重视,同时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

关键词:荨麻疹;病因病机;中医疗法

荨麻疹在古籍中记载颇多,记录称作“瘾疹”“赤白游风”“风疹”“鬼饭疙瘩”“风疹块”等。《素问·四时刺道从论》中首次记载了荨麻疹这一病名,“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隐,时隐时现之斑丘状皮疹即为瘾疹,该病名沿用历史最广;《千金要方》又将㾦癗记载为“坚如麻豆粒,疮痒搔之,皮剥汁出,或遍身头面年年常发者”,㾦癗,外形为坚硬的豆粒,瘙痒难忍,全身好发。祁坤《外科大成》曰:“游风者,肌肤倏然掀赤肿痛痒感,游走无定”,究其原因认为游风由风热相博,侵袭肌表,奎滞肌肤,营卫不宣而发皮疹,荨麻疹皮损符合风性特征,发无定处游走不定且逐渐消退后不留痕迹。

慢性荨麻疹病因可归纳为禀赋不耐、风邪袭表、肠胃湿热和肝肾不足四个方面[[2]]。禀赋不耐是致病的前提因素,若机体先天禀性不足,腠理不密而疏泄,体表卫虚不固,复感风、寒、热之邪侵扰,风气止在腠理,搏结于腠理肌肉之间,毒邪入里,营卫不和而发;或喜嗜肥甘厚味,饮食不节,肠胃积聚湿热,输泄不得,郁于皮肤而发疹;或气血生化乏源,燥火内生,营血匮乏,凝滞肌肤发斑;或因忧思郁闷太过,情志不疏,肝气郁结,肝血郁滞,肝肾不足,风血互搏,怫郁于肌肤而致风团。

当机体先天禀赋不耐,正气亏虚之时,外邪入侵必然发病,机体平素体虚,气血亏虚,卫阳不固,复感外邪营卫失调而发疹。“邪气因人而化”,先天禀赋不足,所谓特应性是指疾病因人而异,故体质因素也考虑入内,机体禀赋不耐是发病根源,是病因的根本因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而荨麻疹发病迅速,游走不定,风团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风邪侵袭肌表,必腠理疏松开泄,肌表卫外不固,致使营卫失和,气血运行失职,阻于肌肤故而发病。风邪易夹杂其他邪毒,风寒束表,侵袭肌表,寒性凝滞,阻滞气血受阻,形成风团,寒性收引,腠理不密,风寒邪乘虚而入,毛窍收缩闭塞,卫阳郁闭,失于宣畅,肌表凝聚风团[[3]],风团色白,遇寒加重;风热结合,风热壅滞,与气血相搏,营卫不宣,客于肌肤,气血运行阻滞而发疹,风团鲜红,灼热剧痒。脾胃处于中焦易受损,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过嗜膏粱厚味、醇酒辛辣之物,生热生湿,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运化功能失司,生风动血,邪毒无法疏泄透达,郁于肌肤腠理,化面上行而发疹。气血充足与否影响着肌肤的润泽情况,营血的滋养是皮肤润泽的基础。若冲任不调,肝血虚不能化肾精,肾精亏不能化肝血,营血亏虚日久,生风生燥,留滞于肌肤而发疹;慢性荨麻疹病程迁延漫长,若肝肾日益受损不足,藏血功能失司,生血功能乏源,血脉匮乏,血虚生风化燥,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4]]。此外慢性荨麻疹病程迁延漫长,脏腑机能失常,气血化生受限,且日久郁滞,营血耗损,瘀血阻络,运行迟滞,外风袭扰加之虚风内动,气血两燔,邪气阻络耗血动血,可见肌肤甲错、干燥脱屑[[5]]。本病也可从血论治,瘀这一疾病形成的病理基础,贯穿其中,外感或者内伤因素,皆可导致气血郁滞成瘀。慢性荨麻疹肌肤失养,反复难愈,病程日久,阴阳失和,气血已然匮虚,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瘀血阻络,血不循道,渗溢脉外而发斑,外加邪客脉络,气机不宣,肌肤失去濡养,脉涩瘀滞,风团即起。

现代医学解释慢性荨麻疹的风团是体内多种炎症细胞活化,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小静脉壁的渗透性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微循环障碍,真皮水肿而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的变态反应性过敏性疾病[[6]]。幽门螺旋杆菌等细菌、海鲜蛋白等食物、药物、可吸入的花粉尘螨等通常为致敏因素,冷热日光摩擦等物理因素和紧张兴奋等情绪因素也可导致本病发生。故而治疗本病时多避免过敏原,应用抗组胺药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糖皮质激素抗过敏、免疫抑制剂抑制抗体的产生和过敏介质、抗生素药物降低感染等,外用止痒、收敛、消炎药物治疗。

中医对荨麻疹的辩证论治,风寒束表证选用桂枝汤加减辛温散寒,发汗透表;风热犯表证选用消风散活血祛风,清热祛湿;胃肠湿热证选用平胃散和半夏泻心汤健脾燥湿,通腑泄热;血虚风燥证选用当归饮子滋阴和营,养血益气。目前治疗该病多中西医结合,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西医着重疾病局部的病理结构和形态特征,二者取长补短、有机结合。

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同样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熏洗疗法指药物煎煮,蒸汽熏蒸或淋洗患者患处的一种外治疗法,根据证型选用解毒止痒或健脾养血的中药熏洗;灌肠是将导入直肠的中药液的有效成分输布到周身各处,达到泄浊解毒疗效的疗法;临证可选取大椎、膈俞穴等进行放血疗法,可泄热祛瘀,或于出疹周围行叩刺出血[[7]];自血疗法为另一中医特色疗法,将抽取的自身血液重新注射到体内穴位,从而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皮肤病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形成和发展出了独特的医药文化,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优势需要全新的提高和发展。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虚实夹杂,故治疗上应辨证论治、随证选方,畅达情志,注意预防和调护,希望中医药治疗该病能有突破性进展和创新性发展[[8]]


[[1]] 何禹哲,朱虹,陈帅. 王树槐教授辨治荨麻疹临证思路[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02:160-163.

[[2]] 黄宽,顾炜. 荨麻疹历史源流考究[J]. 福建中医药,2021,06:42-45.

[[3]] 杨可心,卢益萍. 卢益萍教授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经验总结[J]. 中医临床研究,2022,04:80-82.

[[4]] 钟长鸣,韩舒敏,黄宁. 黄宁教授从肝论治胆碱能性荨麻疹临证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22:84-86.

[[5]] 李玉娟,王辛秋,张洪春,晁恩祥. 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治疗荨麻疹经验[J]. 天津中医药,2021,06:706-709.

[[6]] 张博,韩首章. 韩首章中西汇通治疗荨麻疹的经验总结[J]. 中国民间疗法,2021,06:27-30.

[[7]] 李思妤,郎娟,张虹. 张虹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06:3401-3404.

[[8]] 张敏,王艳童,肖明明,江洪洋,吴丹卉,陈晓琴. 荨麻疹特色疗法临床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22,03:2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