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分析

陈阳

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 资阳 642350

【摘要】目的:基于临床探讨中医特色针灸疗法配合康复理疗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名,空白组不使用任何理疗治疗,对照组使用假穴位治疗,针灸组使用特定穴位的中医针灸疗法配用康复疗法联合治疗。结果:受到观察的60例患者中,患者接受试验干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针灸组的整体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针灸理论的有效指导下应用针灸疗法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脑出血;针灸疗法;中医药;临床疗效;康复理疗

脑出血(ICH)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的危性脑血管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非外伤因素造成的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患者常合并微小血管性病变、高血压病 [1]。日前针对ICH的基础病理研究及临床研究不足使得无法完全揭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故临床也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2]。现阶段脑出血的神经内科临床主要采取降颅压、稳定血压、保护神经细胞等对症治疗手段,然而脑出血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并不可逆,可造成患者运动、语言等功能障碍,而对症治疗的相关药物到疾病后期或可丧失原本的治疗效果[3]。中医针灸发展历史悠久同时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较高,其治疗“中风”临床经验丰富且均证实其对于各种脑血管性疾病的恢复期确有其效[4]。故本文尝试将中医针灸疗联合康复理疗法应用于临床探讨其对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试验选取了在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我院脊柱外科住院并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60名,根据其患者病情状况、基础状况等将其分为20个配对组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入三个组,其中空白组不使用任何理疗治疗,对照组使用假穴位治疗,针灸组使用特定穴位的中医针灸疗法。受选者年龄为48-76岁,平均年龄为57.7±1.9岁,其中男性患者38名,女性患者22名;患者病程为6周-3年不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符合对比要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具有可比性;患者均无其他系统功能如心脏、肾脏、血压、消化疾病及精神异常情况;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期间在科室内的研究内容、研究参与要求以及目的均表示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

1.2方法实验的空白组患者不使用任何理疗治疗;对照组选用有限穴位外的空白区域进行针灸,针灸过程中记录患者变化同时治疗后咨询患者感觉变化;针灸组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辩证选用风池、风府、肩髎等肩背部穴位并配以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并辩证加减,行针1分钟以得气为准,后留针15分钟取针,治疗后咨询患者感觉变化并对比对照组确保盲法原则的实施。结合中医康复技术,舒缓患处关节肌肉疼痛,适当活动关节,避免不必要损伤。使用中医穴位敷贴和穴位注射(维生素B12),基础选用6个穴位,根据患者的辩证随证加减穴位,镇静止痛,营养神经。

1.3观察指标实验参考患者包括关节疼痛、压痛、关节肿胀畸性、活动障碍等系列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根据其临床治疗疗效将其进行疗效评分(若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记为治愈;若相关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则记为有效;若患者相关症状毫无缓解乃至临床情况恶化则记为无效。观察受选者在实施治疗后恶性呕吐、头晕乏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实验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分析,(±S)表示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资料,通过t检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通过x²检测,如果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60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总评分对比试验针对治疗前后三组脑出血患者包括头痛、活动受限、意识障碍程度等临床症状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针灸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要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60患者实验后临床疗效对比的分组对比(±S,d)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未愈

空白组

20

0(0)

12(60.00)

8(40.00)

对照组

20

0(0)

5(25.00)

2(75.00)

针灸组

20

0(0)

18(90.00)

2(10.00)

2

-

-

-

4.089

P

-

-

-

0.05

2.2分组对比40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患者在接受为期1个疗程(4周)针灸治疗后,对60名患者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常见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针灸组与空白组的不良反映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表2 40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分组对比[n(%)]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头晕乏力

心律失常

总发生率

空白组

20

1

2

0

3(15.00)

针灸组

20

1

1

0

2(10.00)

t

-

-

-

-

1.495

P

-

-

-

-

0.05

3 讨论

脑出血作为一种缺乏特异性临床治疗手段的神经内科危急性脑血管病变,其病程处于一个快速的进展变化趋势,若发展到疾病的后期或对患者生活功能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中医药治疗“中风”历史悠久同时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针对多种慢性疾病有镇痛、缓解偏瘫和疾病进展的作用

[4-5]。试验针对治疗前后三组脑出血患者包括头痛、活动受限、意识障碍程度等临床症状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针灸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要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60名患者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常见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针灸组与空白组的不良反映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知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在中医针灸理论的有效指导下应用针灸疗法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继续推行。

参考文献

[1].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12):994-1005.

[2]邓平,吴晓牧.高血压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0,4(04):267-278.

[3]王忠诚,吴中学,赵继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S1):75-78+94

[4]杨梅芳.针灸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5,28(01):90-92.

[5]东贵荣,张宣,李丹,.头穴针刺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针灸,1994(03):13-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