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

李慧玲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034100

【摘要】目的:探究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今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为106例,把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病例均为5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创伤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等指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急救各个阶段(停留、检查、手术)所用时间段均短于对照组所用时间(P<0.05);观察组急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患者,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可以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尽最大程度地挽回患者生命,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今后患者急诊急救工作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急诊创伤护理;应用

引言

我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创伤事故发生频次以及死亡人数位列世界第一位,其中交通事故出现概率高,致死致残率也较高。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上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开始用于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等[1]。为深入探析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2020年1月至 2021年1月在我院救治的106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 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探究,男性 61例,女性45例,年龄 12-70岁,平均年龄(38.5±12.6)岁;急诊时间为发病之后10min~30h,平均创伤时间为(1.6±1.52)h,所选取的这106例患者中,因为交通事故受伤的有41例,从高处坠下受伤的患者有35例,有18例是重物砸伤的,有7例是因棍棒打伤的,还有5例是别的外力引起的。其中依据护理模式不同把这106例创伤患者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为53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1例和22例,平均年龄为(37.6±11.3,平均创伤时间为(1.4±1.25)h,;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0例和23例,平均年龄为(38.5±7.9),平均创伤时间为(1.6±1.2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方式,主要涉及到生命体征监测和术前准备工作等。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主要措施如下:(1)依据本院急诊科的情况,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明确创伤患者接诊、急救以及转运等护理流程。(2)在科室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对组内的抢救工作进行协调安排。要时常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培训或是组织开展相关的会议,让每名急诊科护士都有较强的急诊护理理念,熟练掌握急诊护理流程,并且规范急诊护理行为,提升其应急处理能力。(3)依据无缝隙模式对护理人员排班。要充分结合急诊科患者的数量和工作状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确保护理人员弹性上班。在科室内患者人数很多的时候需要适量增加当日护理人员数。若科室内患者人员较少时可对护理人员进行补休安排,同时要将新护士和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实施连续监测和护理。(4)院前急救中,医护人员需要先对患者情况进行认真评估[2],并且及时联系院内医护人员,向其介绍患者情况,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事项,并且联合有关科室,使其做好患者救治准备。(5)在院内急诊中,要快速准备好急救用品,开放绿色通道;护士要提前为患者准备多功能转运床,还应和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认真检查患者创伤情况,详细记录相关数据,明确自己在急诊急救中的工作职责,遵医嘱用药,配合医生进行抢救[3]

1.3 观察指标

(1)抢救时间:涵盖急诊科停留时间、检查时间和手术时间。(2)抢救并发症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并发症涵盖失血性休克、感染、器官损伤以及血栓等。(3)护理满意度: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选项涵盖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取(±s)来表示,并且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运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选择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抢救反映时间比较发现(表1):观察组急诊急救各个阶段(停留、检查、手术)所用时间段均短于对照组所用时间(P<0.05)。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抢救反映时间比较(¯x±s,min)

组别

例数

急诊停留时间

急诊检查时间

急诊-手术时间

入院-手术时间

观察组

53

6.05±1.25

11.36±2.28

7.63±1.35

26.97±6.04

对照组

53

11.27±2.16

18.73±1.83

11.75±1.33

47.81±6.95

p

-

<0.05

<0.05

<0.05

<0.05

通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抢救成功率与比较可知(表2):观察组急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2 两组患者抢救并发症发生率与成功率比较[ n (%)]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

53

3(5.66)

50(94.34)

对照组

53

9(16.98)

26(84.91)

p

<0.05

<0.05

通过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可知(表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53

40

11

2

51(96.23)

对照组

53

27

18

8

45(84.91)

p

<0.05

3讨论

随着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发展,因车祸、高处坠下或者重物砸伤的严重创伤患者也不断增多。严重创伤者经常是多脏器、多部位的多发伤,病情较重,伤情变化十分快,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基于此,针对创伤患者,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急诊急救中采取精细化的全面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有效节约急救时间,强调对患者从医院外急救到院内抢救中各个阶段的无缝隙链接,确保整个急救护理流程更加规范、畅通,使急诊护理工作能够高效高质量开展[4]

本次研究得出:(1)抢救反映时间方面,观察组急诊急救各个阶段(停留、检查、手术)所用时间段均短于对照组所用时间(P<0.05);(2)抢救情况方面:观察组急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对于创伤患者,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可以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尽最大程度地挽回患者生命,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今后患者急诊急救工作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窦江兰,常荷.创伤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 [J]. 当 代 护士 (下旬刊),2018,25(11):118-120.

[2]黄霞,郑蓉.基层卫生院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和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20-21.

[3]崔萍 , 郑喜灿 , 汪铭洁 , 等. 无缝隙护理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35(22):60-63,70.

[4]顾婷婷.无缝隙护理措施在急诊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1):44,50.

作者姓名:李慧玲(1986.11),女,汉族,山西省原平市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从事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患者处理工作,现在还负责创伤相关病例和诊治时间的收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