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潘秋文

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学 广西 545000

摘要:鼻中隔偏曲的发病几率较高,其出现几率大致维持在10%-81.2%之间,与外伤、先天发育异样、鼻部的诸多病症有直接联系,如鼻息肉、鼻腔肿瘤等,鼻中隔矫正手术是最合理的救治方式,在提升术者自身能力的前提下,凭借优化手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升临床救治成效,是手术发展所关注的一点。而硬件设施与对鼻中隔偏曲构成认知等,都对鼻中隔手术发展有着不小的帮助。现对其开展综述。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  过敏性鼻炎  鼻中隔偏曲  疗效可行性

前言: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中的一类常见病症。这一病症主要是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所诱发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会发生打喷嚏、鼻痒、流鼻涕、鼻塞等病症,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开展药品救治是临床中救治过敏性鼻炎的常规策略,但救治成效并不突出。相应研究表明,对合并有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病患开展药品救治的成效不足,应当依据实际状况对其开展手术救治。本文重点探讨内镜手术救治过敏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进展。

一、鼻中隔手术对硬件的依赖性

鼻中隔手术方式对硬件的依赖性,重点是手术光源、光源的好坏状况极大程度决定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是鼻中隔手术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光源可分为头灯、显微镜以及内窥镜,常规的额镜照明虽然成本低,但手术视角不清晰,同时光源照明不足,对鼻中隔后端或后端高位的偏曲单依靠感触操作,往往矫正不充分,易出现鼻中隔穿孔或矫正不完整等问题。手术中为了暴露后端偏曲,只能够切除大多数鼻中隔软骨与骨性部分,增加了术后出现鼻中隔软弱、呼吸摆动及鼻部外形改变等的风险。常规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通过长期发展成鼻中隔成形术,归根结底是由于头灯或者额灯亮度不足。现今已获得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旧无法满足现代所提倡的微创所需。由于鼻内镜技术的进步,提高了鼻中隔成形术的手术视角,使鼻中隔成形术逐渐成为现实,并且具备维持鼻中隔稳定性、安全等优点。显微镜或者内窥镜介入下的鼻中隔成形术具备直观、精巧、微创、安全等特性,促使现代意义中的“鼻中隔成形术”必将替代常规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相对于鼻内镜来说,显微镜下鼻中隔手术虽要求操作者具备较为突出的显微镜操控能力,但是其规避了鼻内镜光热反应诱发鼻中隔黏膜伤害,引起鼻中隔穿孔的风险,并且术者可进行双手操作,手术视角更清楚,动作更加精巧[1]

二、鼻中隔偏曲构成的认知对手术的影响

大多数鼻中隔偏曲是由于外伤、发育异样以及硬腭高拱所引起的,甚至一些病患可能会出现外鼻的畸形。手术目的是为了矫正鼻中隔在发育环节中或鼻部外伤后所引起的鼻中隔朝一端或者两端偏斜,局部突出构成棘或者嵴,又或者中隔软骨前端突入鼻前庭威胁到鼻的生理功能。其目标是为了消除鼻功能障碍,恢复正常鼻呼吸功能。这同样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基础理论参考。

鼻中隔成形术在先天发育异样方面具备解剖根据与价值。从力学层面而言,鼻中隔软骨偏曲的成形因素是弹力扭曲。随着弹力的恢复,软骨自主展评。有关研究明,软骨膜瓣具备潜藏的再生软骨的能力,在软骨瓣外表保留合理数量的软骨成分有利于软骨再生。对偏曲的软骨切除,或者取下修剪后二次植入,手术后维持中隔支架更好,规避了手术后鼻部塌陷或者鼻中隔软弱单薄而随着呼吸煽动的风险。本次探讨的手术方法牺牲的组织较少、并发症轻微,更加满足微创外科所需。基于以上机理发生各类名目多样的鼻中隔成形术,未构成统一的类似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操作指标,归根结底是欠缺规范化的理论依据[2-5]

怎么通过解决引起鼻中隔偏曲的应力联系,纠正各类鼻中隔偏曲的同时,保留鼻中隔软骨与正常骨构架支架,杜绝并发症,仍旧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从骨的发育层面而言,颅骨完成发育相较于鼻中隔软骨发育结束更快。由于鼻中隔的上下均已经固定,难以延长而构成上下的应力联系改变。其重点集中在较为薄弱的鼻中隔软骨与周遭骨之间的衔接区域,可能是鼻中隔偏曲形成的最关键要素。基于以上理论与鼻腔扩容术理论基础,相应探究探讨了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的原理、方式与手段。认为其手术操控简洁、安全高效,鼻中隔畸形矫正合理,有助于手术后鼻腔代偿性改变朝着生理状况转化,最终恢复鼻腔生理机能[5]

如今的鼻中隔成形术未能合理认知解剖构架、生理功能与临床病症三者的辩证联系,尤其欠缺对先天发育异样的鼻中隔偏曲与生理功能方面的认知,单处理鼻中隔偏曲与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来引导手术,具有一定劣势。相较于其他手术来说,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具备其系统的理论参考与手术操作指标,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6]

三、鼻中隔偏曲手术与术后并发症

显微镜、鼻内窥镜等的诞生,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运用前提下,形成了各类鼻中隔成形术,如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保存支架的鼻中隔成形术、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改良鼻中隔成形术、鼻外进路鼻中隔成形术等。上述各类手术方式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可分为鼻部塌陷、鼻中隔软弱单薄且随着呼吸煽动、鼻中隔黏膜撕裂、鼻中隔穿孔、鼻中隔与下鼻甲黏连、鼻中隔偏矫正不彻底等。因为其目前未具备较为系统或者公认的理论与手术原理,要求手术操控者了解严苛的手术方法指征,对年轻或者经验欠缺的医生而言,可能会造成更多或者更加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这一手术方法对后位、高位偏曲常矫正疗效欠佳,术后鼻塞等临床病症不消退,易出现鼻中隔严重撕裂、坏死、穿孔、血肿或者是脓肿形成等并发症。手术后鼻腔黏膜伤害较为剧烈的病患容易引起手术后鼻腔黏连,加重鼻塞,并发鼻窦炎等等。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具备其系统的理论参考,可对鼻中隔偏曲进行按部位分类、按形状分类、按高低划分等,可以引导手术提升临床成效,降低并发症

[7]

结语:过敏性鼻炎也被称之为变应性鼻炎。这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种,其重点是以鼻粘膜区域的变态反馈诱发的。该病患者可能会发生鼻粘膜肿胀、流鼻涕、鼻部瘙痒等症状。近几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呈现逐渐递增的态势。过敏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病患可能会出现物神经混乱、炎性介质释放递增。临床探讨证实,对合并有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病患开展药品救治成效不足时,应当依据实际状况对其开展手术救治。有关研究表明,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开展手术可通过破坏其筛前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阻断其神经反馈,限制刺激信号传递其神经中枢,调整鼻腔对外界环境的敏锐性,进而实现减轻鼻塞、流鼻涕、鼻痒、打喷嚏等过敏症状。

参考文献:

[1] 刘章,王朝霞. 探讨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可行性[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0, 35(6):3.

[2] 关宇磊, 王正辉. 药物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21, 11(7):3.

[3] 任颖川.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1(19):3.

[4]关宇磊, 王正辉. 药物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21, 11(7):3.

[5]林立超. 50例过敏性鼻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8):1.

[6]陈玲.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9(2):2.

[7]李淑茸. 鼻中隔偏曲运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 2020, 000(00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