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要点研究

侯冬梅

南安市医院   福建省泉州市   362300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本院治疗的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和康复强化组,各39例。常规康复组根据康复治疗需求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康复强化组增加针对康复治疗的护理要点强化干预,对比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康复强化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1.53±0.61分)显著低于常规康复组(2.31±0.72分),而GQOLI-74评分(91.02±4.01分)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80.48±8.58分)(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强化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要点,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其预后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康复治疗;护理措施;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要点;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较快,脑卒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群体庞大,需积极提升其防控水平。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特点,患者发病后易出现吞咽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正常进食,同时易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需尽早干预治疗。近年来,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技术不断优化改进,但康复治疗中需要有效的护理支持,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训练及干预效果。为此,本院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经本院治疗的7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总结分析了患者康复治疗及相关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治疗的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和康复强化组,各39例。康复强化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52~75岁,平均63.51±11.43岁,脑卒中病程3~20d,平均13.52±6.46d。常规康复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3~75岁,平均63.97±11.83岁,脑卒中病程4~20d,平均13.68±6.25d。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康复治疗:实施口颜面肌群训练、发音训练,并采用蒙代尔松训练法,引导患者吞咽后将甲状腺软骨上抬,并帮助患者上顶甲状腺软骨,促进患者舌骨喉复合体上升;采用食物和水对患者进行进食训练,指导患者调整坐姿,避免低头进食,保持头部姿势正确:采用声门上吞咽法进行吞咽训练,引导患者屏气后,把气道闭合,再完成吞咽动作,随后主动咳嗽,可保护患者气管,避免出现误吸、咳呛等问题;同时指导患者交替进食水和固体食物,通过交替吞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电极片放置于舌骨上、下肌群位置,引导患者配合电极放电完成吞咽动作,刺激吞咽反射恢复。

常规康复组根据康复治疗需求实施训练指导、饮食干预、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康复强化组增加针对康复治疗的护理要点强化干预,如下:

1.2.1认知行为干预

结合患者病情,说明脑卒中的发生机制和进展情况,采用模型或视频等形式,说明吞咽障碍的发生原因,提高患者对脑卒中及吞咽障碍的认知程度。引导患者和家属针对病情及康复治疗提出疑问,耐心解答,客观说明,使其科学认识康复治疗,消除错误认知情况。采用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提高康复治疗信心,并积极肯定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取得的成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的要求,规范完成康复动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日常训练,给予患者正向鼓励,提高其康复训练积极性。

1.2.2心理干预

脑卒中发病急、进展快,导致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应激反应,可引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反应,需及时采用心理学评估工具,对患者情绪进行科学评估,确定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实施对应心理护理,避免形成应激障碍。引导患者倾诉内心,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发音困难等情况,促进患者暴露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进而减轻其负性情绪反应。多数患者存在病耻感,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说明家人、医护人员及社会大众对该疾病认识和包容度,充分尊重患者隐私,消除患者的病耻感。鼓励患者积极投身体育锻炼、社交活动等,改善社交异常状态,介绍患者康复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其尽快回归社会。

1.2.3预防性干预

康复训练过程中,指导患者保持注意力集中,密切观察自身的感受,避免出现食物咳呛、卡顿等情况。训练场地应保持安静,去除其他干扰因素,确保患者专心完成吞咽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食中,将食物放在口腔感觉敏感的位置,健侧峡部及舌后部为首选位置,让患者充分感受食物在口腔内咀嚼及吞咽过程。鼓励患者坐起进食,避免躺着进食。禁止使用吸管饮水,降低误吸风险。指导患者学习发生咳呛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应低头弯腰,身体向前倾,下颌抵住前胸,促进食物残渣排出,避免其进入气道;若食物卡在喉部影响呼吸,应指导患者弯腰低头,并对患者肩胛下区进行快速连续的拍打,促进食物排出,也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方法,促进卡顿的食物排出。

1.3观察指标

1.3.1吞咽功能评估

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指导患者坐位进行30ml饮水试验:评分1~5分,评分越低则患者吞咽功能越好,对比两组试验评分。

1.3.2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作为评估工具,总分0~100 分,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康复强化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康复组,而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吞咽功能和GQOLI-74评分比较

分组

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

GQOLI-74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康复强化组

3.89±0.75

1.53±0.61

67.21±5.26

91.02±4.01

常规康复组

3.91±0.81

2.31±0.72

67.30±6.12

80.48±8.58

t

0.102

5.123

0.173

5.398

P

0.849

0.018

0.756

0.016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血管占位效应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可出现吞咽动作不协调,吞咽困难等症状,无法正常进食,同时易出现咳呛等问题,大大增加了吸入性肺炎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康复治疗是吞咽功能障碍的可靠治疗方法,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可改善局部支配神经与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诱导吞咽反射出现,进而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但是,患者康复治疗工作繁琐,且疗程较长,需要规范可靠的护理支持,才能保证康复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此,需积极总结、优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提升康复护理效果。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相关护理研究显示,患者多存在认知程度较低,心理健康状态不佳等问题,需强化相关护理支持,避免影响患者康复治疗顺利实施。为此本院总结了康复治疗的相关护理要点,结合临床患者需求,强化了相关护理措施,对比分析发现患者吞咽功能与生活质量均获得显著提升,患者预后显著改善,强化护理要点的干预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借鉴。

综上所述,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强化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要点,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其预后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冯丽雅,黎娜,梁春玲.综合康复护理和吞咽治疗配合热敏灸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08):112-115.

[2]陈晓旭,张晓,张红.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1,53(02):139-142.

[3]胡艳.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01):161-162.